2016年高考語文練習題及答案(6)(4)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寫人們懂得自然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會給人類帶來可怕的災難,是為了引出人們對文化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關注很少。
B.文化生態的污染和破壞之所以都呈現隱性的特點,是因為它對社會精神的腐蝕、對國民素質的凌夷,乃至對人性的殘害,往往不會在短時期內顯示。
C.正規的藝術被低俗不堪的商品擠壓得生意委頓,不少有才華的藝術從業者只能找機會到國外去求生存發展,這是文化生態環境惡劣導致的后果。
D.作者所講的文化排污是指生產低趣味的暢銷文化,很多人還以為這樣的大量排污是在繁榮文化,以為是在滿足群眾需要,走群眾路線。
答案 B
解析 “都呈現隱性的特點”說法太絕對,原文是說“在多數情況下”是隱性的。
7.文中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請簡要概括。(3分)
答:答案 畫線句運用了引用論證和類比論證,將“正規的藝術就被這類低俗不堪的商品擠壓得生意委頓,以至不少有才華有追求的藝術從業者只能找機會到國外去求生存發展”和“沒什么真才實學的人出自孟嘗君門下而導致賢者不至”情況類比。批判低俗文化對正規文化的戕害。
解析 考生應先指出論證方法有引用論證和類比論證,然后指出把什么類比成什么,最后指出該句證明了作者批判低俗文化對正規文化的戕害的觀點。
8.請結合本文談談你對我國保護文化生態的認識。(3分)
答:答案 ①我們要塑造對文化生態保護的自覺心態。從教育抓起,培養人們對文化生態的正確認知。②重塑國人的文化心靈,驅除低級趣味。③拯救文化生態如同治理自然環境,應該有強硬有力的措施作保證。④可以與外來文化進行交流,但不應使外來文化占有我國文化主要市場。
解析 本題是結合文章談談保護文化生態的做法,考生要對文章內容進行高度概括。文章首先講國人對文化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很少關心,所以第一點可以是要增強自覺保護的意識;接著文章談到商業大潮下出現的文化生態的破壞情況,我們就可以從國人的精神心靈角度著手;文章最后一段的反問提出對文化生態破壞的行為要采取處罰等有力的措施。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