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北京卷滿分作文:北京的符號
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許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傳承價值的事物,這些事物可以稱為該城市的符號。
故宮、四合院是北京的符號;天橋的雜耍、胡同的小販吆喝是北京的符號;琉璃廠的書畫、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號;王府井商業街、中關村科技園是北京的符┖擰…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后還會不斷涌現出新的北京符號。ケA粢醞的符號,創造新的符號,是北京人的心愿。ザ源耍請以“北京的符號”為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試題評析
在現代化的進程中,該如何對待代表著過去文明的輝煌成果,又創造出嶄新的成果,這是一個引人關注的話題。從這個意義上看,北京卷的“北京的符號”,與2001年上海卷的“文化遺產”,有著內在的相通之處。這道題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和文化氣息,并與高中生日常生活相關,實際上是要求考生擴大觀察視野和知識積累,寫出北京的文化特征,寫出自己對社會的思考和關懷。它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化眼光,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啟迪了將來的高中教與學都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而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ザ筆之前,一定要認真閱讀引出題目的材料與提示語,從中獲取有益的輔導。閱讀的過程(也就是審題的過程)是:一、由“許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傳承價值的事物,這些事物可以稱為該城市的符號”,明確題目中“符號”的含義——指那些“能代表”一個城市“文化特征并具有傳承價值的事物”(如果換一種說法,可稱為城市的“名片”)。二、由“故宮、四合院是北京的符號……中關村科技園是北京的符┆┖擰…”這組舉例,明確“符號”的特點——既可以是包括建筑在內的實體,也可以是風俗、民風;既可以是杰出的文藝作品,還可以是那些標志著城市繁榮與發展的新生事物。三、由“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后還會不斷涌現出新的北京符號”,能得到一個暗示:可在文中想象或設計未來的北京將出現哪些“符號”。四、由“保留以往的符號,創造新的符號,是北京人的心愿”,可以看出對“符號”應持的態度,同時這句話也提示了寫作角度:既可只說“保留以往的符號”或“創造新的符號”,也可二者兼談。考生經過這樣一番細讀,一般而言,不僅題意審清了,立意也大體明朗了。接下來,選擇哪一個(或哪一組)“符號”來展開,是關系到作文成敗的重要方面。拿到試題,大多數考生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胡同、天壇、地壇、長城、天安門等老北京特有的“符號”和色彩,但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而北京是古老與現代結合緊密的城市,其“符號”不僅是多元的(如2006年6月10日是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保護日”,京劇、京韻大鼓、相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能代表北京的藝術“符號”),也是在不斷變化和形成的,考生應打開思路,將各種現代“符號”發掘出來;要善于以小見大,顯示自己對北京文化的獨特認識,使筆下文章具備視野廣闊、氣韻酣暢的優點。
滿分佳作
北京的符號
北京考生
我看見祥子手里撥弄著現洋,心中盤算著買車,嘴里念叨著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車黑漆漆的車身、亮晶晶的瓦圈,閃著光;我看見王順發忙著擦桌子抹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著老北京的大茶壺,壺嘴徐徐吐著水霧;我看見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紅,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兒爺昂首挺胸,老太爺微笑點頭;我看見沙子龍直視徒眾一言不發,心中暗道“不傳!不傳!”,堂前老北京那支鏢局長槍,靜靜倚立墻角,與主人遙相呼應……ザ晾仙嵯壬的書,仿佛被書中人物引領著,游覽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氣息,欣賞北京的色彩,聆聽北京的節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號啊!ツ鞘搶媳本┑乃克柯坡啤⒌愕愕蔚巍K埔歡尉┖弦語,激越鏗鏘,余韻悠長;如一壺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無窮。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飲食——“良鄉的肥大的栗子,和了砂糖在鍋里‘刷刷’地炒著,連鍋下的茶煙都是香的”“高粱紅的河蟹,用竹簍裝著,沿街高聲叫賣;而會享受的人們,會在酒樓里,用小小的木槌,輕輕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腳”——只有老北京才會有如此誘人的風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領略得如此動情,如此傳神!
老舍先生雖然祖籍山東,可他卻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更無比地愛著北京。他愛老北京的一切,在他眼中,老北京正如舊歷年張貼的年畫:喜慶、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氣;細致、精巧,更傳達著文化的氣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對北京的無比熱愛,描繪出一個真實而又理想的北京,一個現實而又詩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號。
老舍先生出過國,留過洋,他自然懂得時代終究會推動“老北京”變成“新北京”,這是一種欣喜與哀婉交織的復雜情感。這種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礎—《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歡逛八面槽、大柵欄、琉璃廠,可他也嘆惋“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店鋪都會消失”。正因為此,老舍先生在北京新時代的舞臺上,努力創造著新北京的語言和形象,創造著新北京的符號。
于是,作為北京符號發現者、熱愛者和創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為了北京歷史與現實的,北京人眼里與心中的,一座永恒的豐碑。
【名師點評】
寫好“北京的符號”,需要作者具備較深的文化底蘊。這位考生,對老舍先生的作品,顯然是非常熟悉的;對老舍先生為什么能成為“北京的符號”,理解也是透徹、全面的。這都有賴于平日里的廣泛閱讀和深入思考。
此文章法上也很有特色:開篇鋪排式地展示祥子等四個形象,而且筆筆不離“老北京”三字;結尾段一句“作為北京符號發現者、熱愛者和創造者的老舍先生……”,看似平常,實則巧妙地綰結了前三個段落,使結構更為嚴謹。至于“似一段京胡弦語,激越鏗鏘,余韻悠長;如一壺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無窮”“在他眼中,老北京正如舊歷年張貼的年畫:喜慶、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氣;細致、精巧,更傳達著文化的氣息”等片段,比喻之絕妙、句式之靈動,自然也讓人贊嘆不已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