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招生“大變臉”四大變化解讀
合并錄取批次、直接招錄到專業、一檔多投、參考“素質評價”……
近期,各省(區市)陸續公布了今年的高考招生政策,一些省(區市)的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做出較大調整。
高考招錄變化能給考生帶來哪些利好?能否讓更多考生就讀到心儀的學校和專業?又能否讓高校招錄到更多合適的人才?
1.不少地方合并或取消錄取批次
梳理已公布的各省(區市)高考改革方案不難發現,不少地方提出了合并或取消錄取批次。浙江改革方案提出,錄取不分批次;從2016年起,上海合并本科、第二招生批次。
一些省(區市)提出合并二、三批次:河北自2016年起本科第三批錄取院校與第二批合并;遼寧從2016年起三批本科合并到二批本科;江西從2016年起合并文史、理工類本科第二、第三批次,合稱為本科第二批次。
與此同時,四川、吉林、天津、青海、寧夏、黑龍江、廣東等地提出,創造條件逐步減少高校招生錄取批次。
【專家觀點】
根據國家要求,未來高考逐步取消錄取批次。取消批次后,考生心理上不再有一本、二本、三本的界限和障礙,所有高校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招生,更有利于高校的優質專業招錄到優質生源。
錄取方式改革改變了以往部分高校“一些專業扛旗、部分專業搭順風車”的現象,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科質量、促進各學科均衡發展有促進意義,鼓勵各類大學辦出特色。
取消一、二本批次差別,對考生而言是利好,“過去分數檔比較高的學生關注點就在一本的學校,在一本的學校中糾結,選擇余地少,現在選擇更寬更廣,是看得到的實惠。”
但這項招錄改革也讓一些高校招辦人員感到擔憂。一高校招辦相關負責人分析,二三本合并后,最直接影響是今年二本批次分數線會下降,在增加學生選擇余地的同時,難度實則更大,應進一步設計制度的科學性。
2.志愿填報從突出“學校”到突出“專業”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提出,考生志愿由“專業+學校”組成。記者發現,不少地方的改革方案都突出了專業在高考志愿選擇中的作用。
廣西提出,考生志愿由“學校+專業”組成;河北也提出,積極探索“專業+院校”的錄取方式。
為了迎合未來按專業選擇志愿淡化學校因素的趨勢,四川提出,進一步完善以學校為單位按專業大類劃線投檔。
【專家觀點】
錄取方式的調整,實際上是取消了一些高校的優先錄取權,可能會倒逼高校打造更多特色學科和高質量品牌學科,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整體發展水平。以后學生填報志愿時,可能更多考慮專業的質量和影響力,學校成為次要因素。
改革使考生關注的焦點,將由高校的“大門”轉為專業的“小門”,未來應引導考生更多關注自己的志趣專長和進入高校后所學專業的匹配度,根本改變考生錄取的學校和專業是“學非所長”和“學非所趣”的不對稱現象。
專家提醒,在這樣的改革方式下,很多考生會對各院校專業排名比較關心,目前社會上已有很多機構對專業排名進行評估。為保證排名參考的科學性,應引入國際先進的專業排名模式,建立客觀的評價體系提供給考生和家長作為參考。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