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高三如何舉重若輕?
1.向柏拉圖學習,沒事甩甩手
很多人過來人都說高三要做好吃苦的準備,然而高三真的有那么苦嗎?
其實只不過是有些單調罷了,要學會持之以恒,不要給自己設限和心理暗示,自己先把自己嚇倒了。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天給他的學生上課。他說:同學們,我們今天不講哲學,只要求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動作,把手往前擺動300下,然后再往后擺動300下,看看誰能每天堅持。
過了幾天,蘇格拉底上課時,他請堅持下來的同學舉手,結果,90%以上的人舉起了手。過了一個月,他又要求堅持下來的同學舉手,只有70%多的人舉手。過了一年,他又同樣要求,結果只有一個人舉手,這個人就是后來也成為了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甩手固然甩不出一個哲學家,但在那些人們看似平淡、枯燥的重復中,柏拉圖能認準目標、執著追求、始終堅持,相反那些目標游移、耐不住寂寞、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是很難有大的作為的。
高三很多之前不用用功讀書的同學突然幡然醒悟,奮發圖強,可能之前考試排名靠后的同學異軍突起,跑到了你的前面,這個時候,很多同學就會心神不寧,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的努力。
其實完全不必為此有任何的心理波動,因為你必須承認,有的人就是智商高,你背n遍的題他一遍就背下來了。學習不好并不代表智商低。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要學會不斷鼓勵自己,給自己信心,不要被那樣的人打亂了自己的節奏。
2. 四個“站點”心中有數
在高三復習階段,一般會有4次重要考試,期中、期末、一模、二模,每次考試的功能定位不同:
期中是第一次全區統一考試,主要是信心和站位,是對第一段復習適應度和質量的一個檢驗;期末一般是第一輪復習結束后的檢測,試題漸趨綜合,是對綜合能力的考查,也是寒假查漏補缺、重點突破的依據。一模是二輪復習質量的檢測,也是與高考測試角度最接近的一次考試,特別是在文科、理科開始綜合測試時,時間管理和答題策略是關鍵。二模是復習調整,也為考生了解、評估自己的學習實力提供依據。
3.除了考試的幾件大事
除了幾次重大考試之外,同學們也要關心一下除了考試之外的幾件重要大事:
第一學期,高考報名、特長測試、語數外三科會考、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冊準備;
第二學期,自主招生報名、體檢、體育會考、綜合素質報告冊內容提交;考生還會經歷成人儀式、高考百天等。
理清各階段特點,同學們可以根據每階段特點制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例如心儀的大學、理想的成績等,便于及時調整復習節奏和重點。
少做無用功,才能舉重若輕
首先,對自己喊停。2014年6月畢業于河南省開封市高級中學、河南省高考理科第1名曹林菁在介紹學習經驗時說,“我們學校在高三時有一項很棒的制度叫作“休課”,有兩三天的時間停止所有教學進度全天自習,給同學們進行反思、回顧、總結、答疑的機會。親測效果很好,但這其實不一定需要學校統一安排,在你覺得太忙或者太盲目的時候,不如不時地停下來,會使自己更清醒,少做無用功”。
然后,對基礎知識做深度思考,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話:如果給我 1 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 55 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么,剩下的 5 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2016年高考狀元普遍表示,只要跟緊老師的復習計劃,把課本基礎知識掌握好,把基礎的題目弄懂弄透,能把課堂吃透,就成為課堂之王,效率之王。事實證明,動腦子把基礎知識想清想透,比圂圇吞棗地學很多知識要好的多。
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構架。可以通過建立錯題本的方式,每次考試后,主動進行試卷分析,剖析每道題的失分點,即便是考了滿分,也要認真總結經驗。哪個同學得分比自己高、哪個同學錯題整理的好,他都要從別人的長處中虛心吸取經驗,幫助自己更好地進步。
勞逸結合,你要清楚,能帶來真正提高的,不僅僅是勤奮。2016年高考狀元們普遍表示,他們很少熬夜,不會挑燈夜讀,也不搞“題海戰術”,基本在11點左右睡覺,很注意勞逸結合,體育鍛煉、玩樂器、看小說、參加社團活動,事實上,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拒絕思維懶惰是比假裝勤奮更困難的事情,然而一旦你開始轉變,你會發現“用一根杠桿撬動地球”的秘密,你可以學得更輕松,也更高效。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7年新高三如何舉重若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