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檢測題

2016-10-17 13:50:42 來源:網絡資源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課時練

  雙基練習

  1.以MnO2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屬離子,通過添加難溶電解質MnS,可使這些金屬離子形成硫化物沉淀,過濾除去包括MnS在內的沉淀,再經蒸發、結晶,可得純凈物MnCl2。根據上述實驗事實,可推知MnS具有相關性質是(  )

  A.具有吸附性

  B.溶解度與CuS、PbS、CdS等相同

  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

  解析:題給信息中有“通過添加難溶電解質MnS,可使這些金屬離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的提示,所以該除雜方法的原理是利用難溶物質溶解性差異將雜質轉化為更難溶物質而除去,由此可以確定C選項是正確的。

  答案:C

  2.下列有關沉淀溶解平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Ksp(AB2)小于Ksp(CD),則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B.在氯化銀的沉淀溶解平衡體系中,加入蒸餾水,氯化銀的Ksp增大

  C.在氯化銀的沉淀溶解平衡體系中,加入碘化鉀固體,氯化銀沉淀可轉化為碘化銀沉淀

  D.在碳酸鈣的沉淀溶解平衡體系中,加入稀鹽酸,溶解平衡不移動

  解析:利用溶度積比較難溶電解質的溶解性大小時,必須是陰、陽離子比相同的物質才可以直接比較,如:AB、CD都是1∶1型,可以直接比較,而AB2和CD不可直接比較,A項錯誤;Ksp不受溶液濃度的影響,只是溫度的函數,B項錯誤;存在沉淀的轉化AgCl(s)+I-(aq)===AgI(S)+Cl-(aq),C項正確;D項在碳酸鈣沉淀中加入鹽酸,會發生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溶解平衡向右移動,D項錯誤。新 課 標 第 一 網

  答案:C

  3.已知CuSO4溶液分別與Na2CO3、Na2S溶液反應的情況如下:

  (1)CuSO4+Na2CO3

  主要:Cu2++CO2-3+H2O===Cu(OH)2↓+CO2↑

  次要:Cu2++CO2-3===CuCO3↓

  (2)CuSO4+Na2S

  主要:Cu2++S2-===CuS↓

  次要:Cu2++S2-+2H2O===Cu(OH)2↓+H2S↑

  下列幾種物質溶解能力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A.Cu(OH)2>CuCO3>CuS

  B.CuS>CuCO3>Cu(OH)2

  C.CuS>Cu(OH)2>CuCO3

  D.CuCO3>Cu(OH)2>CuS

  解析:物質的生成物溶解度越小,反應越易發生,在(1)中S[Cu(OH)2]

  答案:D

  4.已知25℃時,電離常數Ka(HF)=3.6×10-4,溶度積常數Ksp (CaF2)=1.46×10-10。現向1 L 0.2 mol/LHF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CaCl2溶液,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25℃時,0.1 mol/LHF溶液中pH=1

  B.Ksp(CaF2)隨溫度和濃度的變化而變化

  C.該體系中沒有沉淀產生

  D.該體系中HF與CaCl2反應產生沉淀

  解析:A項,HF為弱酸,故0.1 mol/LHF溶液pH>1。B項,Ksp只與溫度有關。C項,設0.1mol/L的HF溶液中c(F-)=c(H+)=x mol/L,則x20.1-x=3.6×10-4,x≈6×10-3 mol/L,混合后c(Ca2+)=0.1 mol/L,0.1 mol/L×(6×10-3 mol/L)2=3.6×10-6>1.46×10-10,故應有CaF2沉淀生成。

  答案:D

  5.在25℃時,AgCl的白色懸濁液中,依次加入等濃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先出現黃色沉淀,最終出現黑色沉淀。已知有關物質的溶度積Ksp(25℃)如下:

  AgCl AgI Ag2S

  Ksp 1.8×10-10 8.51×10-16 6.3×10-50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沉淀轉化的實質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

  B.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轉化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C.AgCl固體在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解程度相同

  D.25℃時,在飽和AgCl、AgI、Ag2S溶液中,所含Ag+的濃度不同

  解析:由于AgCl、AgI、Ag2S的Ksp依次減小,當向AgCl溶液中加入同濃度的KI和Na2S溶液時,測定的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右移,依次轉化為溶解度小的AgI沉淀和Ag2S沉淀,故A、B正確,由于在NaCl、CaCl2溶液中c(Cl-)不同,而Ksp(AgCl)=c(Ag+)•c(Cl-)導致AgCl在兩溶液中的溶解程度不同,C項錯誤,由于Ksp(AgI)=c(Ag+)•c(I-),Ksp(Ag2S)=c2(Ag+)•c2(S2-)且三種沉淀的Ksp不相同,故三種溶液中c(Ag+)不同。

  答案:C

  6.在自然界存在溶解度小的礦物轉化為溶解度更小的礦物的現象。已知Ksp(CuS)=6×10-36,Ksp(ZnS)=2×10-24。下列關于不溶物之間轉化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ZnS不溶于水和鹽酸,也不能轉化為CuS

  B.兩種不溶物的Ksp相差倍數越大,不溶物就越容易轉化為更難溶的不溶物

  C.CuS比ZnS更難溶于水,所以ZnS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CuS

  D.常溫下,ZnS若要在CuCl2溶液中開始轉化為CuS,則CuCl2的濃度必須不低于32×10-24 mol/L

  解析:對比CuS與ZnS Ksp的相對大小,可知CuS的溶解性更小,結合沉淀轉化的規律,可推知C項正確。A項不正確。由ZnS(s)Zn2++S2-,Ksp(ZnS)=c(Zn2+)•c(S2-)=c2(S2-);CuS(s)c(Cu2+)+c(S2-),Ksp(CuS)=c(Cu2+)•c(S2-),故

  c(Cu2+)=KspCuScS2-=6×10-362×10-24=32×10-24 mol/L,D項正確。

  答案:A

  7.(2011•新課標全國高考)0.80gCuSO4•5H2O樣品受熱脫水過程的熱重曲線(樣品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

  在0.10 mol/L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稀溶液充分攪拌,有淺藍色氫氧化銅沉淀生成,當溶液的pH=8時,c(Cu2+)=___________ ___mol/L(Ksp[Cu(OH)2]=2.2×10-20)。若在0.1 mol/L硫酸銅溶液中通入過量H2S氣體,使Cu2+完全沉淀為CuS,此時溶液中的H+濃度是______________mol/L。

  解析:因為Ksp[Cu(OH)2]=c(Cu2+)•c2(OH-)=2.2×10-20,當溶液的pH=8時,c(OH-)=10-6mol/L,所以c(Cu2+)=2.2×10-8 mol/L;硫酸銅溶液中通入過量H2S氣體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SO4+H2S===H2SO4+CuS,忽略溶液體積變化根據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的硫酸的濃度是0.1 mol•L-1,所以H+濃度是0.2 mol/L。

  (責任編輯:盧雁明)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分享“高二化學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檢測題”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色婷婷缴婷婷5月情综天天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 |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资源网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婷婷 |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A级毛∧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在线 | 亚洲bt欧美bt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国产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