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第8課 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
【知識梳理】
一、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 成就 影響
造紙術 西漢前期, 已有紙, 105年,東漢
蔡倫改進造紙術。 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促進了歐洲文化發展。
印刷術 隋唐之際,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北宋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是印刷業的一大革新,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火藥 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宋朝在軍事上廣泛使用火藥。 推動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使靠冷兵器耀武揚威的騎士階層日益衰落。
指南針 戰國時期發明“司南”,北宋時, 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促進了遠洋航行, 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二、數學
l.《九章算術》
(l) 內容:采用十進位值制記數法, 匯集了許多算術命題。
(2) 地位:
、佼敃r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
、跇酥局袊糯杂嬎銥橹行牡臄祵W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 計算工具:最早是算籌, 后來演變為算盤。明朝時,珠算法已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以至世界其他地區。
三、天文歷法
l. 天象觀測
(l) 中國古代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陽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記錄。
(2) 天文學家石申, 用赤道坐標記錄了八百多顆恒星的位置,后人輯成《石氏星表》。
(3) 制成渾儀、簡儀等天文觀測儀器。
2. 歷法:元朝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 比現行公歷的頒行早了三百年。
四、農學與醫學成就
項目類別 書籍 作者(朝代) 地位
農學 《?勝之書》 ?勝之(西漢)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古代農業科學著作。
四大農書強調精耕細作。
《齊民要術》 賈思勰(北魏)
《農書》 王禎(元朝)
《農政全書》 徐光啟(明朝)
醫學 《黃帝內經》 戰國問世西漢編訂 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
《傷寒雜病論》 張仲景(東漢) 被譽為“萬事寶典”
《本草綱目》 李時珍(明朝) 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
【學習探究】簡述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并分析我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世界的原因。
(《同步檢測》P29)
【熱點鏈接】對我們深刻啟示:
我國四大發明成為世界科技發展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四大發明在中國和歐洲的作用大不相同, 給我們一個深刻啟示:科技發揮的效益取決于社會環境。因此, 我國古代科技發展不僅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更對我們今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走自主創新之路, 建設創新型國家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第9課 輝煌燦爛的文學
【知識梳理】
一、從《詩經》到唐詩
l. 先秦詩歌
(l)《詩經》
①取材范圍及構成:收錄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詩歌, 分風、雅、頌三部分。
、谖膶W地位: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
、厶攸c:以四言為主, 多重章疊句,現實感強。
(2) 楚辭
、傩纬桑簯饑鴷r屈原創造的。
②代表作:《離騷》。
、厶攸c:采用楚國方言, 句式靈活, 易于表達情感。
2. 漢賦
(1) 形成:以楚辭為基礎, 創造出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
(2) 特點:詞藻華麗,手法夸張, 內容豐富, 表現出大一統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
(3) 代表作:①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
②東漢:張衡的《二京賦》。
3. 唐詩
(1) 繁榮原因:①唐朝開放與繁榮的社會環境。
、诳婆e考試以詩賦為主。
(2) 成就:
時期 代表 特點
初唐 王勃、陳子昂
盛唐 高適、岑參 邊塞詩:描寫邊塞景物的雄奇壯觀和軍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孟浩然、王維 山水詩:景物如畫,意境幽深。
李白 以浪漫主義的創作,贏得“詩仙”美譽
杜甫 以現實主義的“詩史”,被譽為“詩圣”。
中唐 白居易 創作大量諷喻詩。
二. 宋詞和元曲
1.宋詞
(1) 產生背景:商業發展,城市繁榮,市民數量增加。
(2) 代表人物:①婉約派:柳永和李清照等。②豪放派:蘇軾和辛棄疾等。
2. 元曲
(1) 形成:由散曲和元雜劇構成。
(2) 特點:通俗生動, 豪放飄逸。
(3) 代表人物:關漢卿、馬致遠等。
三、 明清小說
(1) 背景:①政治:專制中央集權進入強化階段。
、诮洕汗ど虡I繁榮, 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市民階層擴大。
(2) 特點:數量繁多, 體裁多樣, 表現手法豐富。
(3) 代表作
、匍L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是四大名著。
、谖难远唐≌f集:《聊齋志異》等。
③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等。
第10課 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
【知識梳理】
一、漢字與書法藝術
1. 漢字
(l) 起源: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原是文字是六千多年前的“圖畫文字”。
(2) 形成:商朝已形成完整體系。
(3) 演變:
、傩蛄校喊醇坠俏、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脈絡演變。
、谮厔荩河煞钡胶。
2. 書法藝術
(l) 發展脈絡:魏晉以前處于自發階段 , 以后進入自覺階段,成為一種藝術。
(2) 基本特征:
類別 特征 代表人物
楷書 筆畫詳備, 結構形體嚴整,實用價值高。 鐘繇、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
草書 筆畫簡約,勾連不斷,線條流暢縱情, 審美價值高。 王羲之、王獻之、張旭、懷素等。
行書 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 既有審美價值,又有實用價值,雅俗共賞。 東晉王羲之、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朝趙孟?、明朝文征明等
二、京劇的出現
、偾∧┠辏不盏幕談虬噙M京表演;
②道光年間,又有湖北的漢劇藝人進京,形成“徽漢合流”。
③經過表演實踐,徽劇和漢劇兼收其他民間曲調的唱腔、劇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后來的京劇。
、芡、光緒年間,京劇走向成熟,涌出的程長庚等號稱“同光十三絕”的名藝人。
、莺髞砹餍腥珖,又逐步走向世界。
【學習探究】中國古代文化特色與社會存在的關系。
1. 先秦:原始社會, 生產力水平低下。春秋戰國時期, 封建制度逐步確立, 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 思想活躍, 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由此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繁榮。
2. 秦漢:秦漢時期, 國家統一, 生產發展, 各民族間政治經濟聯系加強。西漢儒學獨尊, 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發展, 文學藝術各放異彩。
3. 隋唐:盛唐時期政治統一、經濟繁榮、民族融合、文化藝術全面輝煌, 同時社會走向正軌, 法度規范成為普遍的社會需要。中唐以后, 安史之亂、藩鎮割據, 政治黑暗, 出現了大量表達人民痛苦、 揭露統治階級罪惡的作品。
4. 宋元:北宋重文, 商業繁榮, 市民階層興起, 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眾痛苦激發了詩人救亡圖存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實行民族分化政策, 漢族文人進取無望, 心情壓抑, 促使雜劇繁榮。
5. 明清:封建制度漸趨衰弱, 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商品經濟繁榮, 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文化專制、八股取士, 從而出現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說和藝術作品。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第三單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