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課時練習
“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育路小編準備了高二歷史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課時練習,希望你喜歡。
1.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業科技有了很大發展,其中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并對世界農業做出巨大貢獻的是( )
A.嶺南地區出現三季稻 B.水稻雜交技術及其在世界得到推廣
C.我國糧食產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位 D.我國棉花產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位
2.閱讀下圖框內文字材料。對此理解不準確的是( )
A. 發展高科技是新中國建立后鞏固國防的需要
B. 高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綜合國力的提高
C."兩彈一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D. 20世紀60年代起,中國成為科技強國
3.有人說:在屈辱的近代,我國因為落后沒能趕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車。能證明此觀點的是( )
①"兩彈一星" ②"萬能蒸汽機" ③雜交水稻"南優2號" ④有軌電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4.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與人們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的是( )
①"解放牌"汽車的批量投產②南京長江大橋通車 ③秦山核電站建成 ④京九鐵路通車
A. ③④ B.①② C. ②③ D.①④
5."這表示中國已成為21世紀世界舞臺上科技與經濟的強大參與者"。"這"指的是 ( )
A."神舟"5號發射成功 B.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C.中國第一臺計算機研制成功 D.中國擁有了核武器
6.黨中央作出發展原子彈、導彈的戰略決策,其主要目的是( )
A.反對核威脅,打破核壟斷 B.炫耀國力
C.與美國爭霸 D.用于收復臺灣
7.建國以來我國科技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下列關于其原因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科技發展創造了條件 B.黨和政府對科技發展的重視與正確決策
C.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開拓精神和無私奉獻 D.國家提出了研制計算機的"863"計劃
8.有人說,袁隆平鼓起了全國人民的"米袋子",王樂義(山東壽光人,農民科技致富帶頭人)豐富了全國人民的"菜籃子"。這主要說明農業科技有利于( )
A.提高蔬菜產量 B.增加農民收入
C.提高糧食產量 D.促進農村經濟
9."中國進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試驗,發展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御,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消滅核武器"。"在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下列說法符合材料所闡述的觀點的有( )
①中國將不再發展核武器 ②中國不承諾不使用核武器 ③中國承諾不使用核武器 ④中國將繼續必要的核試驗 ⑤發展核武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消滅核武器 ⑥發展核試驗的目的是為了最終消滅核工業
A. ③④⑥ B. ①②⑥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10.20 世紀中期以來,第三次科技革命發展十分迅速。在這種形勢下,我國應有的奮斗目標和態度是( )
①自強、向上、自信、迎頭趕上 ②虛心學習外國先進成果,發明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科技 ③加強技術交流,加速科技人才的培養 ④與時俱進,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A. ①②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1.閱讀下列材料:
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經濟建設息息相關
材料一 恩格斯說:"在中世紀的黑暗之后,科學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興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迅速發展起來,那么我們再次把這個奇跡歸功于生產。"
--《世界近現代史教學參考資料》
材料二 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的根本問題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原則,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為此就必須開放。否則,不可能很好地堅持社會主義。拿中國來說,五十年代在技術方面與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們封閉了二十年,沒有把國際市場競爭擺在議事日程上,而日本卻在這個期間變成了經濟大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文選》第3卷)
材料三 被譽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 袁隆平培育出的雜交水稻,為我國農業生產帶來了大幅度、大面積的增產,這項成果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農業科研的一項重大成果。1950年我國水稻的平均畝產只有141公斤,1998年達到450公斤,增長了3.2倍。在當今中國,有一半的水稻種植面積和60%的水稻產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從1976年到1998年累計增產糧食3.5億噸,按每噸1000元計算,累計增收3500億元;按人均口糧每年450公斤計算,每年解決了500多萬人的吃飯問題。
請回答:
(1.請回答三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
(2.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對人類有什么貢獻?
(3.結合上述三則材料分析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社會生產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
課堂鞏固
1.C
2.B
解析:成果是南優二號。
3.A
4.C
5.C
6.D
課堂檢測
1.B
2.D
3.D
4.A
5.A
6.A
7.D
8.D
9.C
10.D
11.答案:(1)18世紀中期興起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從手工時代推進到了蒸汽時代;19世紀70年代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類從蒸汽時代推進到了電器時代;20世紀中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類推進到信息技術、計算機時代。
(2)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是現代生物技術的重大成就,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雜交水稻增產明顯,南優2號單產一般比常規稻增產20%以上;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雜交稻在世界范圍推廣,被許多國家引種,有助于解決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
(3)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以經濟發展為物質基礎的,反過來科技的進步又會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推動和促進。
高二歷史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課時練習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歷史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課時練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