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識點總結:商鞅變法
1.背景
(1)時代特征
①經濟: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商業日益活躍。
②政治:要求廢除奴隸主貴族政治制度,建立封建專制統治。
③軍事:由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到戰國時期的兼并戰爭。
④文化:打破“學在官府”局面,出現“百家爭鳴”。
(2)各國改革
①春秋:齊國管仲改革,魯國實行“初稅畝”。
②戰國:魏國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
2.商鞅變法
(1)經濟:廢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認土地私有;重農抑商 ,獎勵耕織;統一度量衡 。
(2)軍事:廢除世卿世祿制,實行二十等爵制,建立什伍組織。
(3)政治:廢除分封制,普遍推行縣制;“燔詩書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4)風俗:強制推行一夫一妻制。
3.變法特點
(1)理論武器:法家學說。
(2)措施:措施全面,核心是獎勵“耕戰”,實行“法治”。
(3)方式:注重以法律推動和鞏固改革。
(4)性質:新興地主階級推行的封建化改革。
(5)影響:為后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4.歷史影響
(1)進步性
①對秦國:實現了富國強兵,為秦的統一創造了條件。
②對后世:確立了土地私有制,推動了封建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于穩定國家財政,增強國家實力;有利于經濟文化交流。
(2)局限性
①輕視教化,輕罪重罰,加重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
②存在舊制度、文化和習俗的殘余。
【特別提醒】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與啟示。
原因:商鞅變法順應了當時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以及土地由國有向私有轉變的歷史潮流,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秦孝公全力支持,信任商鞅;厲行法治,賞罰分明;改革的歷史條件成熟;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膽識、勇氣和決心。
啟示:舊勢力的頑固與改革的艱辛;改革者需要更多的決心與勇氣。
【高考真題例解】
(2013年南京二模)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與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而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茍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戰國策》
材料二 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今恃多官眾吏,官立丞、監。夫置丞立監者,且以禁人之為利也;而丞、監亦欲為利,則何以相禁?……別其勢,難其道,故曰:其勢難匿者,雖跖不為非焉。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爭,各以輕重被刑。私利塞于外,則民務屬于農;屬于農則樸,樸則畏令。——《商君書》
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斗,鄉邑大治。——《史記》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秦國民風的特點。
(2)據材料二,指出商鞅為轉變民風所采取的措施。
(3)據材料三,簡析秦國民風變化帶來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解析:考查商鞅變法,以及學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1)(2)(3)問充分提取材料信息,分析歸納作答即可。(4)問要結合前三問,從轉變民風的重要性、措施和作用等角度思考。
答案:(1)特點:尚武(強悍);輕義(重利);缺乏誠信。(任答2點)
(2)措施:刑罰平等,廢除貴族特權;采用分權辦法,加強官吏職權管理;獎勵軍功,禁止私斗;重視農業,讓農民專心務農。
(3)影響:治安穩定,社會和諧;百姓富足,國家富強;人民勇于為國戰斗,軍隊戰斗力增強。(任答2點)
(4)啟示:改革須關注民風問題;合理制定與嚴格執行法律制度是引導民風的重要手段之一;轉變民風有利于凝聚力量(或社會和諧)。(任答2點)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識點總結:商鞅變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