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觀察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2016-11-01 11:07:58 來源:愛學啦

   觀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下面是幾種基本方法的介紹。

  一、整體觀察法。前面我們說到,觀察是一種特殊的知覺活動。既然是知覺活動,就具有整體性。人類了解、認知某一事物,并非個別地感覺,而是整體地知覺它,因此,一般說,觀察時應該整體地把握該事物的各個方面。例如寫三峽的文章中,酈道元的《三峽》和劉白羽的《三峽》,都是整體觀察的結果。

  整體、全面觀察事物的好處就在于,能迅速、細致地認知事物,產生藝術美感。

  二、 選擇觀察法。因為知覺具有選擇性,所以事物往往以某一時空狀態下的獨具性,顯示局部性的突出特色,尤其在特有的背景中更呈現事物的本質性。例如達。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莎》,其微笑的永恒甜美,就是作者抓住了最顯示人物魅力的局部特征,有選擇性地突出出來.至于作為背景的草原、河水等,就退居其次,但又構成了整體的美。茅盾從眾多的北方樹木中選擇“白楊樹”;楊朔從眾多的昆蟲中選擇“蜜蜂”;朱自清從父親的多個部位中選擇“背影’,,就是注重了局部特征的突出性,從而表現其特別的象征意義或深蘊的情感,使其更整體又突出地認知事物的本質性內容。

  三、對比觀察法。對比觀察也是源于知覺的選擇性。這種觀察方法,可以是動靜的對比、定點與移位的對比、瞬時與長時的對比、單項與多項的對比等等。

  老師有時布置我們去觀察櫻花,寫出花的狀態、色彩、氣味等等,是為“瞬時觀察”,但為了寫出櫻花的整個生活狀態,老師又要求我們觀察校園幾株櫻花樹從吐葉、含苞、開放到謝落的全過程,這是“長時觀察”。這種“瞬時”與“長時”觀察的對比與結合,就有可能更全面、整體地認識事物。

  對觀察對象的某一方面或多個內容的觀察就形成了單項與多項的對比。例如觀察人“哭”,把單個的哭相和多種多樣的哭的神態既對比又結合起來,往往就更全面地認識對象了。

  四、立體觀察法。所謂立體觀察也就是整體知覺,即對事物采取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觀察,一般說有如下一些觀察方式:

  概貌觀察:總體—局部,總體。

  層次觀察:外面—內在—外在。

  進程觀察:現在—過去—未來。

  起始—發展—結局。

  方位觀察:近處—遠處—近處。

  俯視、仰視、平視、環視。

  細節觀察:局部—總體,局部。

  等等。所謂立體觀察方法,不僅要觀察整體,而且要結合各個不同層面、各個細部,作全面細致的、方方面面的觀察。例如許多說明文對事物的說明,像《看云識天氣》、《宇宙里有些什么》、《海光》等課文,就是這種立體觀察的結果。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良好的觀察方法主要有哪些呢?”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国产天堂女人午夜看片 |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免费 |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网址 |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最新 | 日韩欧洲区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高清色欧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