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必修三筆記: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2016-11-03 18:54:45 來源:愛學啦

   1、 先秦時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時期

  (1) 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形成:孔子與儒家 (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內容:仁;德政;禮。教育思想重點在有教無類和學習方法)

  發展:孟子(性善論;仁政說;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

  荀子(性惡論;仁政說;水舟之說;唯物思想等)

  (2) 道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形成:創始人老子,主張:道為萬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無為而治;小國寡民為理想狀態;辯證思想。

  發展:莊子。思想主張:萬物齊一;不執著于物。

  (3)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其歷史意義

  背景:經濟生產力發展鐵器牛耕,經營方式變化,小農經濟開始出現。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壞,貴族沒落,新的社會階層正在崛起,士階層擴大,不同人從不同角度發表主張。

  思想文化:學術下移,學在官府的壟斷局面被打破。

  內容:各家主張戰國時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還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為后來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論基礎。

  2、 漢朝儒學正統思想地位的確立

  背景:漢初黃老之學不能解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后所面臨的社會問題。需要新的理論適應鞏固中央集權的需要。

  經過:A董仲舒發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統;天人感應(有限限制君權學說)和天人合一理論(陰陽五行學說);三綱五常學說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與漢武帝的反應

  作用: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統一;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

  3、 儒學的發展—宋明理學

  (1)背景:魏晉南北朝:佛、道傳播,儒學出現危機;唐朝:調和之風興盛,“三教合一”彌漫各個領域。;儒學豐富、更新深受佛道影響既要回答佛、道關于宇宙、自然的深層思考,又要與傳統儒家對現實人生的關懷聯系起來。理或天理為其核心觀念。

  (2)內容: 程朱理學 代表:程顥、程頤、朱熹。 主張:A、世界觀:理。(在世界――本原、在社會――儒家道德倫理,在個人――人性)B、方法論: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窮盡事理。(事理不是科學知識而是人倫道德)

  影響: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元、明成為科舉考試內容,確定了程朱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陸王心學:強調了主動作用,激勵人們奮發立志。代表:陸九淵、王守仁。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歷史必修三筆記: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最新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的 | 亚洲真实迷奷系列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自拍另类欧美亚洲中文字 | 亚洲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 亚洲欧洲日本午夜一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