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二歷史新三民主義知識點
孫中山設想通過三民主義的實施能夠“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進而實現國富民強、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接下來我們大家一起看一下高二歷史新三民主義知識點。
2016高二歷史新三民主義知識點
1.從“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 原因 :(1)孫中山捍衛民主共和斗爭的失敗。
(2)俄國 十月革命 的勝利和中共的影響。
(3)改組了 國民黨 。
(4)孫中山思想的偉大轉變。
2.提出標志:1924年,地點: 廣州 ,國民黨一大通過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確立了實行 聯俄 、聯共、 扶助農工 三大政策。
3.主要內容:
(1)民族主義: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權主義:民權為一般 平民 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
(3)民生主義:平均地權, 節制資本 ,實行 “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改善農民與工人的生活狀態。
4.對新三民主義的評價:
(1)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政治基礎,推動了 國民大革命 運動的發展。
(2)是孫中山在 民族民主革命 道路上邁出的嶄新一步,是孫中山一生中最偉大轉變。
【疑點2】 如何理解新三民主義是對舊三民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點 撥】 新舊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都主張反對民族壓迫,舊三民主義主要反對滿洲貴族統治,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新三民主義增加了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內容;民權主義中都主張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權利,但舊三民主義中民權享有的范圍很空洞,新三民主義賦予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個人及團體均享有自由及權利;民生主義中都主張平均地權,但三民主義中增加了“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的內容,使民生主義更多地關注了民眾的生存問題。
1.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評價三民主義。
(1)從理論上講,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較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但是,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這是由民族資產階級的局限性決定的,這也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2)從實踐上來講,三民主義指導下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了民主共和制,這是孫中山三民主義實踐取得的最大成果。但是由于三民主義的局限性,資產階級的一系列斗爭都失敗了。
高二歷史新三民主義知識點到這里就結束了,希望同學們的成績能夠更上一層樓。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2016高二歷史新三民主義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