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必修二(5)

2016-11-17 13:29:21 來源:高考網

   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兩個政策、一種模式、三次改革)

  ▲“戰時共產主義”(1918—1920)

  1、背景①國內外敵對勢力企圖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②糧食嚴重缺乏,經濟極端困難;

  2、目的:為了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支持國內戰爭;

  3、主要內容

  ①農業:實行余糧收集制;②工業:大中小企業全面國有化;

  ③商業:取消自由貿易;④分配:實行義務勞動制和實物配給制;

  4、評價

  ①積極: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保障了蘇維埃政權在軍事上的勝利;

  ②消極:損害了農民的利益,不利于生產的發展,違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是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

  ▲新經濟政策(1921—1924)

  1、背景

  (1)連年戰爭使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2)“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繼續實施,引發了經濟和政治危機;(必要性)

  2、內容

  ①農業:以農業稅代替余糧收集制;②工業:解除中小企業的國有化,允許私人開辦小企業;

  ③商業:允許自由貿易,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④分配:廢除實物分配制,實行按勞分配;

  3、作用

  (1)滿足了廣大農民和個人的經濟要求,調動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2)鞏固了工農聯盟,穩定了社會秩序,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3)探索了一條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

  ▲“斯大林模式”

  1、表現

  ①優先發展重工業,資金來源于農業和輕工業;(工業)②推行農業集體化運動;(農業)

  2、特點

  ①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以行政指令取代市場調節)

  ②相對獨立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外;

  3、評價

  (1)成就

  ①兩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使蘇聯成為工業強國;

  ②蘇聯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為后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2)弊端

  ①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農業與輕工業的長期落后,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②向農民索取太多,嚴重壓抑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必修二(5)”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亚洲精品8MAV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午夜福利AV无限观看 | 香蕉亚洲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