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北師大版語文必修五歸去來兮辭(并序)知識要點

2016-11-22 09:48:25 來源:精品學習網(wǎng)

   歸去來兮辭在文體上屬于辭賦,但語言淺顯,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為此下面是整理的語文必修五歸去來兮辭并序知識要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晉宋之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東晉名臣陶侃曾孫。少貧病,有高尚之志,博學善屬文。晉孝武帝太元末,曾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職,自免歸。晉安帝隆安中,任荊州刺史桓玄屬吏,以母喪歸。及桓玄篡位,入劉裕(即宋武帝)幕府,任鎮(zhèn)軍參軍,轉(zhuǎn)江州刺史劉敬宣參軍。又任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棄官回鄉(xiāng),退居田園,無復仕進之意。宋文帝時卒,友人私謚曰靖節(jié)先生。事跡見《晉書》《宋書》《南史》等本傳。其人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其詩風質(zhì)樸、平淡,語言精練而出之以自然,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原文及翻譯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缾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

  重點字詞

  (1)耕植不足以自給:耕:耕田。植:植桑。以:來。給:供給。自給:供給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無儲粟:幼稚:指孩童。盈:滿。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甕之類。

  (3)生生所資,未見其術:生生:猶言維持生計。前一“生”字為動詞,后一“生”字為名詞。資:憑借。術:這里指經(jīng)營生計的本領。

  (4)長吏:較高職位的縣吏。指小官。

  (5)脫然:不經(jīng)意的樣子。有懷:心有所動(指有了做官的念頭)。

  詞類活用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 倒裝句

  (1)復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主旨和結(jié)構(gòu)

  這篇文章的寫作經(jīng)過,序里已有說明;《宋書·陶潛傳》則特別提到作者辭官的近因:“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從序和這段記錄都可以看出,這篇文章作于作者辭官歸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著重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棄,贊美了農(nóng)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也顯示了歸隱的決心。

  本文的敘事線索:辭官——歸途——抵家——室內(nèi)生活——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如何度過余生

  本文的抒情線索:自責自悔——自安自樂——樂天安命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辭官歸田的決心。含兩層:前一層是自責之詞。人想到“田園將蕪”,故應歸家,但心為形體所役使而不能自主,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詩人已有歸意。后一層是自恕自慰之詞。詩人已知過去求官為非,今日棄官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遠,還來得及回到正道上來,因而深感欣慰。這兩層點明了全文主旨,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向往田園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3段)寫作者回到田園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層:第一層寫歸途和初抵家時的情況,含三節(jié):前一節(jié)寫乘舟返家途中既輕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間一節(jié)寫望見家門時欣喜若狂的心情,這跟在官時“惆悵而獨悲”的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后一節(jié)寫家中景況,有松,有菊,有幼兒,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第二層寫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節(jié):前一節(jié)寫飲酒自遣,這是室中之樂;后兩節(jié)寫涉園觀景,流連忘返,這是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者之樂,跟遷客們的閑適心情絕不相同。第三層寫詩人在農(nóng)村的出游經(jīng)歷。含四節(jié):第一節(jié)重申辭官歸田之志,以“息交以絕游”進一步表示對當權(quán)者和官場生活的鄙棄;第二節(jié)寫跟鄉(xiāng)里故人和農(nóng)民的交往,為下文寫出游張本;第三節(jié)寫出游方式,“窈窕以尋壑”應上“或棹孤舟”,“崎嶇而經(jīng)丘”應上“或命巾車”;第四節(jié)寫出游中所見,前兩句寫農(nóng)村初春生機勃郁的景象,后兩句觸景生情,為結(jié)尾述人生觀張本。

  第三部分(第4段)抒發(fā)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含三層:前一層緊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問,這是一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兩層是作者自答,“富貴”兩句從反面作答,重在說“富貴”而以“帝鄉(xiāng)”為陪襯,中間四句從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隱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點出“樂天安命”的思想,卒章顯志。

  創(chuàng)作背景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辭》。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1歲時,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令即辭官回家。以后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陶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為州祭酒,到義熙元年作彭澤令,十三年中,他曾經(jīng)幾次出仕,幾次歸隱。淵明有過政治抱負,但是當時的政治社會已極為黑暗。晉安帝元興二年(403),軍閥桓玄篡晉,自稱楚帝。元興三年,另一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劉裕完全操縱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quán)。這時距桓玄篡晉,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shù)不清的屠殺異己和不義戰(zhàn)爭。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xiàn)理想抱負。淵明經(jīng)過十三年的曲折,終于徹底認清了這一點。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注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同步練習

  一.基礎檢測

  1.下列各組句子中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①歸去來兮!(來,助詞,無義) ②復駕言兮焉求(言,助詞,無義)

  B.①載欣載奔(載,義同“載歌載舞”的“載”) ②引壺觴以自酌(觴,酒杯)

  C.①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 ②景翳翳以將入(景,風景,景物)

  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 ②審容膝之易安(審,覺察,自知)

  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策扶老以流憩 B.或棹孤舟

  C.園日涉以成趣 D.樂琴書以消憂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2016-2017北師大版語文必修五歸去來兮辭(并序)知識要點”到:

58.4K

網(wǎng)站地圖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综合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 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天堂中文 | 色依依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 日日久资源站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