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二政治下冊期末常考知識點
學生們在享受學習的同時,還要面對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試,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高二政治下冊期末常考知識點,希望大家仔細閱讀。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的原理
[原理內容]
①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②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所從事的物質資料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和發展的動力。
③人民群眾是一切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勞動人民的物質生產實踐是人們從事精神生產的前捏;人民群眾的生產實踐和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是科學文化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精神財富。
④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
[方法論]
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實踐中要正確處理個人與群眾的關系,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為工農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我們的主觀世界。
[錯誤傾向]
反對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前提出發,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認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否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宣揚少數英雄人物創造歷史的歷史唯心主義的英雄史觀。
[應用舉例]
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全會號召,會黨動員起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競的十五大精神,艱苦奮斗,扎實土作,努力開創我國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請運用認識論的有關道理,分析說明“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為什么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
答案要點:
第一,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第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艱巨而偉大的事業,這項事業能否成功,關鍵在于群眾的智慧能否充分發揮和群眾的力量能否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是完成這項事業的根本力量所在。第三,實踐證明,什么時候脫離了群眾,辦事情就很難取得成功;什么時候同群眾打成一片依靠群眾,辦事情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必須團結全國各族人民。
育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下冊期末常考知識點,大家一定要仔細琢磨,理解,才能取得好成績哦!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2016年高二政治下冊期末常考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