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課文評點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
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
記述馬克思逝世的情況,以及他的逝世對于戰斗著的歐美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這是用“諱飾”的修辭手法;乇苡“死”字,表達了作者極度悲痛的心情。
“兩分鐘”,短暫地時間,包含著作者深刻地遺憾。即馬克思去世那一剎那,身邊沒有自己的親密戰友和同志的陪伴。
“不可估量”是從程度上表示馬克思逝世損失之巨大。
“空白”表示了馬克思逝世的損失是不可彌補的。
正象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象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論述馬克思在革命理論及革命實踐方面的偉大貢獻。
“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紛繁是多而雜,蕪雜是雜而亂,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唯心主義思想,帶有深刻的貶義。
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膚淺地研究的。
馬克思對革命理論的偉大貢獻: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發現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特殊運動規律,對其它科學領域都具有獨到的發現。
“豁然開朗”與“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鮮明對照。說明了馬克思發現的剩余價值規律具有劃時代意義,也表現了革命人民對于這一發現無比喜悅的心情。
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但是當有了立即會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產生革命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例如,他曾經密切地注意電學方面各種發現的發展情況,不久以前,他還注意了馬賽爾·德普勒的發現。
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的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本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本身解放的條件。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進行斗爭的熱烈、頑強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見的。最早的《萊茵報》(1842年),巴黎的《前進報》(1844年),《德意志—布魯塞爾報》(1847年),《新萊茵報》(1848-1849年),《紐約每日論壇報》(1852-1861年),以及許多富有戰斗性的小冊子,在巴黎、布魯塞爾和倫敦各組織中的工作,最后,作為全部活動的頂峰,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老實說,協會的這位創始人即使別的什么也沒有做,也可以為這一成果自豪。
馬克思對革命實踐的偉大貢獻:對科學進步的認識和態度。宣傳革命,辦各種報紙,寫著作;組織革命,創建工人協會等。
“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這樣”是指代上文中的“兩個發現”和“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馬克思對理論的創造,和廣泛地研究“很多”而且都不是“膚淺”的。
“首先”一詞強調了馬克思是一位“革命家”的本質特征。指出了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強調了他的“生命要素”。
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做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是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復。現在他逝世了,在正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論述馬克思的戰斗風格及優秀品質,以及他的深遠影響。作者表示對他深切悼念。
“嫉恨”、“誣蔑”、“誹謗”、“詛咒”,階級敵人對馬克思的態度;“尊敬”、“愛戴”“悼念”,革命人民對馬克思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這是對馬克思高尚品質和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他的敵人是人民的公敵,馬克思從來未有因個人原因與別人結怨,他把整個生命奉獻給了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
(責任編輯:王碧)
分享“高一語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課文評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