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2017年高考:高三數學第一輪復習應注意的問題
數學第一輪復習時間較長,基礎知識的復習、基本方法的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訓練、基本思想方法的運用、各學科知識的整合都要在這一階段完成,以便為后一階段的綜合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一階段要做好基礎知識的疏理、基本解題思路的歸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育路網小編帶來了備戰2017年高考:高三數學第一輪復習應注意的問題,供參考!
一、第一輪復習,要扎扎實實,不要盲目攀高,以防眼高手低。
要把書本,資料,試卷中的的常規題型做好,所謂做好就是要用最少的時間把題目做對。部分同學在第一輪復習時對基礎題不予以足夠的重視,認為題目看上去會做就可以不加訓練,結果常在一些“不該錯的地方錯了”,最終把原因簡單的歸結為粗心,從而忽略了基本計算的訓練和常規方法的積累,造成了實際成績與心理感覺的偏差。
數學的基本概念、定義、公式,數學知識點的聯系,基本的數學解題思路與方法,是第一輪復習的重中之重。例如函數部分,就必須掌握函數的概念,建立函數關系式,掌握定義域、值域與最值、奇偶性、單調性、周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學會利用圖像即數形結合。如求值域與最值有幾種方法,重點是利用二次函數,利用基本不等式,利用函數的單調性等,必須在自己的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思路與網絡。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必須對基本的解題思路與方法作小結與歸納。上課時要把老師解題的方法,主要是數學思維方法學到手。每個學生必須對數學基本題的要求及應答方法、技巧做到心中有數。
二、抓住自己基礎知識方面的薄弱環節,做到有針對性復習。
每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問題有共同點,更有不同點,一節復習課,老師所解決的是共同點,而你自己的個別問題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同學們的討論,向老師求問得以解決,我們提倡高三學生多問老師,要敢于問。每個學生必須了解自己掌握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要明確只有把漏洞一一補上才能提高。復習的過程,實質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解決了,復習的效果就實現了。
在第一輪復習階段,還必須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如仔細閱讀題目,看清數字,規范解題格式,部分同學自我感覺很好,平時做題只是寫個答案,不注重解題過程,書寫不規范,在正規考試中即使答案對了,由于過程不完整被扣分較多。也有部分同學平時學習過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業時免不了互相對答案,也不認真找出錯誤原因并加以改正。這些同學到了考場上常會出現心理性錯誤,導致“會而不對”,或是為了保證正確率,反復驗算,浪費很多時間,影響整體得分。這些問題都很難在短時間得以解決,必須在平時下功夫努力改正。“會而不對”是數學' target='_blank' class='chain'>高三數學學習的大忌,常見的有審題失誤、計算錯誤等,平時都以為是粗心,其實這是一種不良的學習習慣,必須在第一輪復習中逐步克服,否則,后患無窮。可結合平時解題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逐題找出原因,看其是行為習慣方面的原因,還是知識方面的缺陷,再有針對性加以解決。必要時作些記錄,也就是錯題本,每位學生必備的,以便以后查詢。
三、注重知識網絡的形成。
所謂形成網絡就是在復習過程中,把前后各章節相關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有機整體,做到縱向成一條線(以知識點為明線,以方法能力為暗線,以思維訓練為主線),橫向成一片(各數學分支知識形成網絡),縱橫成一體(相互滲透形成有機整體)。
四、注重解題能力和規范性的培養。
(一)解題要遵循四個程序:
(1)認真審題,養成審題習慣。審題首先要讀懂題意,堅決避免拿到試題只讀一遍,題意都沒弄清,就匆匆忙忙地求解,解到中途,解不下去了再回過頭來讀題,看哪個條件我還沒發現。
(2)學會探索,掌握思維方向。我們提倡勤學但反對有問題不加思考地問同學或問老師。怎樣展開解題思路?就思維形式而言,可以概括為“由因導果”和“執果溯因”的兩種不同方向。
(3)解法表述,要求簡潔明了、層次分明、嚴謹規范。
(4)最后環節,不忘檢查演算。
(二)解題后要開拓引申。
解完題,再回味和引申,對題目做開拓思考,引申出新題和新解法,有利于培養自己發散思維,激發創造精神,提高解題能力
(1)把題目條件開拓引申。①把特殊條件一般化;②把一般條件特殊化;③把特殊條件和一般條件交替變化。
(2)把題目結論開拓引申。
(3)把題型開拓引申,同一個題目,給出不同的提法,可以變成不同的題型。俗稱為“一題多變”但其解法仍類似,按其解法而言,這些題又可稱為“多題一解”或“一法多用”。
(4)把解題方法開拓引申。一道數學題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去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考慮的愈廣泛愈深刻,獲得的思路愈廣闊,解法愈多樣。
(三)解題應在迅速和準確上下功夫,形成高超的解題術。
一道題會不會解,不是看你能否把它解出來,而是看你能否在有效時間內把它解出來。提高解題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解題方法的巧妙與簡捷;二是對常規解法的掌握是否達到高度的熟練程度。
高考試題大體分為兩類,常規性題目和創造性題目。要想在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提高解常規性題目的速度,只有這樣才能節省更多的時間去做創造性題目。怎樣提高解常規性題目的速度建議如下:(1)要熟練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體系,深刻理解數學概念,準確掌握數學定理、公式、法則及各種形式;熟悉基本的常用的邏輯推理方法和數學方法。熟記常用的各函數圖象特征,在腦中模型化,就是說想到一個函數,腦中立即浮現出這個函數的圖象。(2)多記一些數據。(3)多掌握靈活的運算技巧,諸如解方程、解方程組、解不等式、配方、指數運算、對數運算、三角函數運算、數列求和運算、復數運算等,都應提高到極熟練的程度。(4)提高解題速度很重要的一條是:用腦推算,養成直接書寫過程的好習慣,不要養成在草紙上寫好過程再往試卷上抄的毛病。
(四)解題還要對解過的題分類總結,經常復習。
數學復習中要求同學們把做過的題分為:A、B、C三類,A類就是在有效時間內能夠完成的題目,這類題目做完過后,一般不用再作復習。B類題目是能夠獨立做出來,但在有效時間內完不成,這類題目不能一做了事,要認真找出解題速度慢的原因,是思維不夠敏捷,還是解題過程中運算復雜化了,或是解題方法太笨拙,如果是就要簡化運算,或再思考一種簡捷解法。過一段時間要再次對B類題目進行復習,看能否在有效時間內做出來,如果能說明這類題目已經轉化為A類。C類題目是自己不會做,通過老師講解后會做的題目,對這類題目要認真探索研究,真正把握解題思路,達到自己會做,把這類題目轉化為B類,然后再復習轉化為A類。由C類題目轉化為A類題目需要多次復習才能達到。如果在平時復習中注意了這一點要比多做幾道題效果好,常言道“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在數學'target='_blank'class='chain'>高三數學復習中更應該注意這一點。
五、注重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現在高考更注重對學生數學素質與能力的培養,也就是高考命題已經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這就對高三的數學復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現了對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導向作用,反對“題海戰術”,機械式訓練,死記硬背和繁雜的運算。
同學們平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訓練與提高,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本質及規律的體現,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是提高數學能力的基點。這就要求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對各種題型的歸納、提煉,小結出解題思路與方法,如方程與函數思想,數形結合、分類討論、類比轉化、歸納探索、構造、對稱、分析與綜合等,這些指導思想在近幾年高考試題中,無論在客觀題還是主觀題中都有體現,而且越來越向深度與廣度發展,同學們更要重視。
以上就是備戰2017年高考:高三數學第一輪復習應注意的問題的全部內容,一輪復習時間一般在本年9月至次年3月,一輪復習對高考至關重要,希望上文對大家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備戰2017年高考:高三數學第一輪復習應注意的問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