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必修3第七單元知識點: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育路小編準備了高二歷史必修3第七單元知識點,希望你喜歡。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1949年底,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決定“以老解放區新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有用經驗,借助蘇聯經驗”來建立人民教育事業;成功地將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變為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新中國的人民教育。
2、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制定新中國的教育方針,是人民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毛澤東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就確定了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
3、在發展全日制學校教育的同時,建立起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學生可根據需要選擇全日制學習或半工半讀。
4、結果: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學前教育、大中小學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規模,全日制、半工半讀、業余教育共同發展,培養了大批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軍和德才兼備的建設人才。
二、動亂中的教育
1、表現:
(1)“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很多師生都被卷入“掃四舊”批走資派活動中,各地大中小學一度停課,教育戰線一片混亂。
(2)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廢止。
(3)70年代初,高等院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導致大學教育水平下降。
2、結果:“文化大革命”使中國教育事業受到極大破壞,各行各業專門人才缺乏,整個民族文化素質大大下降,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拉大了。
三、教育的復興
教育復興的過程及表現:
(1)“文革”結束后,鄧小平剛復出就自告奮勇抓教育。
(2)在實行改革開放的同時,鄧小平提出教育應優先發展的思想,實行“科教興國”發展戰略。
(3)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4)大力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制定了《義務教育法》。
(5)20世紀90年代,為推動高等教育持續發展,國家著手實施發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計劃,一批重點高校和重點實驗室迅速發展壯大。
(6)在教育投資上,實行國家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為輔的體制。社會力量辦學也應運而生,啟動了“希望工程”。到20世紀末,我國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
(7)加大西部地區教育發展的力度。
(8)國家出資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設,并在西部近200個縣建立職業教育中心。
高二歷史必修3第七單元知識點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歷史必修3第七單元知識點: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