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2016-12-14 22:56:10 來源:學科網

   以下是高二歷史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的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一、背景:

  1、俄國農奴制的建立

  15、16世紀,統一的俄羅斯國家建立過程中,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發展,農奴制開始形成。

  17世紀中期正式建立。

  2、農奴制下的社會關系

  (1)封建地主擁有土地和農奴。

  (2)農奴是封建地主的私有財產,可隨便處理,生活悲慘。

  (3)自由農民耕種公地,向國家納稅、不準離開土地。

  3、19世紀中葉的俄國農奴制危機

  (1)19世紀中期,農奴反抗斗爭不斷,農奴制危機加劇。

  (2)俄國工業步履維艱

  特點:發展緩慢、落后。

  表現:①仍然處在工場手工業階段。②蒸汽動力很少。③工業生產的各個部門遠遠落后于英法。

  原因:農奴制度的嚴重阻礙

  (3)反對農奴制的新思潮:十二月黨人和知識分子激進派

  基本主張:都反對沙皇專制,主張廢除農奴制

  產生背景:都受西方社會進步影響

  不同點:主要活動內容不同。

  十二月黨人為推翻沙皇封建專制統治,廢除農奴制而發動武裝起義。知識分子激進派活動主要是集中在對革命思想的宣傳上。

  (4)克里米亞戰爭失敗

  俄國發動戰爭目的:①擴大地在中海和西亞的勢力②轉移國內矛盾

  俄國失敗原因:英、法勢力強大、先進;俄國政府腐敗、社會落后對俄國國內影響:加劇了農奴制危機,推動了農奴制改革的進行。

  二、改革:

  1、改革的醞釀

  (1)背景:嚴峻的國內外形勢

  國內:局勢動蕩

  國外:國際地位下降

  (2)特點:緩慢而謹慎

  (3)表現:通過輿論減輕阻力;先秘密后公開;成立委員會

  (4)原因:阻力大;借鑒以前改革失敗教訓

  (5)結果:通過了改革法案

  2、內容:“二一九法令”

  ①政治上:農奴從法律上獲得人身自由

 、诮洕希和恋厝耘f歸地主所有,農民可獲得塊份地;農民需繳納高額贖金贖買份地

  ③組織管理:強化村社對農民的管理

 、軙r限安排:規定前兩年是改革過渡期

  三、改革的進步性與局限

  1、進步性:

  表現: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性質:資產階級性質改革

  影響:俄國歷史上重要轉折點,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局限:

  表現:農民很大程度上還被束縛在土地上;實際上對農民的一次大規模掠奪

  原因:①封建地主主持下進行的②目的是鞏固沙皇專制統治

  四、改革對俄國近代化的影響:

  1、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原因:農奴制改革①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②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表現:19世紀80年代資本主義農業成為俄國農業主要組成部分

  主要工業部門完成了從手工工場向機器工廠的過渡,產量大幅增加

  特點:落后于西歐;對外國資本嚴重依賴;發展不平衡

  2、推動政治緩慢變革

  目的:使沙皇專制制度適應資本主義發展需要,以維護其統治

  主要措施:政治體制方面改革:設立選舉產生的城市和地方自治機構,但有財產限制

  司法制度方面改革:廢除等級審理制,實行公開審理制,但農村照舊

  軍事、教育方面:略

  反映的問題:農奴制改革實際上動搖了封建統治基礎,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影響:推動了俄國由封建君主制向資產階級君主制的轉變;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步伐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歷史: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 偷偷鲁2019丫丫久久好吊色 | 综合色桃花久久亚洲 |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