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孔子
育路教育網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歷史 孔子”,為了方便廣大網友查閱!更多高二相關信息請關注育路教育網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據史記所說,他生于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他是儒家的始創人物,被后世尊為“萬世師表”,也被稱為“圣人”。
孔子周游列國,先后到了衛、陳、蔡、楚、宋等國,宣揚其政治抱負,但皆不得要領。孔子不能伸展自己的抱負,心灰意冷,遂返回魯國,是為魯哀公十一年,孔子已六十八歲。自此以后,他潛心講學和著書,在此其間與弟子重新編訂了《五經》和撰寫《春秋》,為的是要記載春秋時代所發生的大事,闡發儒家的價值觀。其一生主要貢獻在于,奠定了教育的基礎,他在政治上采取保守主義,主張恢復西周禮樂制度;但在教育上倡導“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這些開明的啟發式教育方法,以及他對于思想領域的開創性見解間接的促進了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這一文化鼎盛現象的形成。
五年后,孔子去世,終年七十三歲。及后弟子們將老師一生的話語,去蕪存菁地摘錄下來,編成《論語》,是孔子的“言行錄”,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是儒家學說的必讀經典。
以上是育路教育網小編為您整理的高二歷史孔子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歷史:孔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