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下學期歷史知識點總復習
專題二 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與發展
一、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希臘民主政治
1、梭倫改革(公元前6世紀初)——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
(1)背景:雅典城邦舊氏族貴族專橫統治,引起新興工商業者和普通民眾的不滿,社會矛盾尖銳。
(2)內容:公元前6世紀初,執政官梭倫推行改革。
、俑鶕敭a多寡來劃分公民的等級;
②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各等級公民均可參加;
③建立四百人議事會;④建立公民陪審法庭;⑤廢除債奴制等。
(3)作用:
動搖了舊氏族貴族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的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1)內容:公元前6世紀末,執政官克利斯提尼繼續進行改革。
、俳⑹畟地區部落,以部落為單位舉行選舉;②設立五百人議事會,由各部落輪流執政;
③組成十將軍委員會;④繼續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力;⑤實行“陶片放逐法”等。
(2)作用:
基本鏟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公民參政權空前擴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3、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①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理論與實踐,為近現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民主氛圍創造的空間,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
、谘诺涿裰魇切衙竦漠a物,是一種“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圻^于泛濫的直接民主,成為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的隱患。
(二)古代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1)公元前5世紀中期,羅馬制定了《十二銅表法》,標志羅馬成文法誕生。
(2)意義:使審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貴族對法律的隨意解釋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護,也保留了一些比較野蠻的習慣法。
2、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
6世紀編成的《民法大全》,標志著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
3、羅馬法的作用及影響:
①羅馬法為國家權力提供法律依據,穩定了社會秩序,保護了統治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②羅馬法保護私有財產,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這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穩固了帝國的統治。
③羅馬法也保護奴隸制度,維護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和壓迫。
、芰_馬法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典,影響廣泛而深遠,羅馬法對近代歐美國家的立法和司法產生了重要影響。
、萁鷷r期,資產階級根據羅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們還利用和發展了羅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為反對封建制度、推進資本主義發展的有力武器。
二、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國家 政治體制(政體) 重要法律
英國 君主立憲制 1689年的《權利法案》
美國 聯邦制共和政體 美國1787年憲法
(一)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1、頒布《權利法案》:
(1)英國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議會頒布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國王權利的法案。其中,1689年的《權利法案》影響最為深遠。
(2)意義:
、僖悦鞔_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利,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等權力。否定了君權神授,君主權力由法律賦予,受到法律嚴格制約。
、谧h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開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
2、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及作用:
(1)特點:議會權力至上,君主統而不治。
(2)作用:君主立憲制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度,有利于促進資產階級民主,避免獨裁統治。
3、代議制含義及其作用:
(1)代議制:議會由選舉產生的議員組成,代表選民行使國家權力。
(2)作用:在代議制下,資產階級通過議會對國家實行集體統治,以防止專制獨裁。
4、英國君主立憲制下國王的作用:
國王作為國家元首是國家統一的象征;同時他也是英聯邦首腦,起著維系英聯邦紐帶作用。
(二)美國——確立了聯邦制共和政體
1、美國獨立之初,面臨的嚴峻形勢:
、侏毩⒅醯拿绹x上是一個國家,但實際上是13個州的松散聯盟,即所謂的邦聯。國家無權征稅,也不掌握軍隊,國家權力很微弱,而各州的權力很大。
、诟鞯亟洺0l生騷亂,社會動蕩加劇,美國對外貿易也處于不利地位,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2、美國1787年憲法及評價
(1)主要內容:(參見教材P41圖)
①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權力高于各州權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權。
、诎褔覚嗔Ψ譃榱⒎ā⑺痉ê托姓糠帧鴷莆樟⒎啵偨y掌握國家的行政大權,并對憲法負責,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
(2)特點:
、倜绹摪钪拼_立了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的權力結構。既加強了中央集權,又避免了過度集權。
②把國家權力分為三部分,三者獨立平等又相互制約,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以防止專制。
、劭傊绹1787年憲法體現了“分權與制衡”的原則。
(3)評價:
、1787年憲法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憲法。
、谒鼜娬{加強國家權力,又在權力結構中突出了“分權與制衡”的原則,避免權力過于集中,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精神。
③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印第安人、黑人問題上種族歧視嚴重,后來,陸續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彌補。
3、華盛頓開啟了美國總統任期一般不超過兩屆的先例。后來通過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二)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鴉片戰爭是資本主義的英國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的一場侵略戰爭。
1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社會矛盾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3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務的變化。鴉片戰爭以前,中國人名的革命任務是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鴉片戰爭之后,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清朝統治者投靠外國侵略者,開始成為他們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在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內地,方便了他們傾銷商品,掠奪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
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自然災害嚴重.
《天朝田畝制度》的歷史意義及其不能實施的原因
歷史意義:它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
原因:1.客觀上,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保證實施分田方案
主觀上,平均分配土地和生產、生活資料統歸圣庫的規定都是空想,根本無法實施。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與功績
原因:1從主觀方面說,一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二是戰略上的失誤。
從客觀方面說,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聯合絞殺太平天國,這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次農民戰爭不曾遇到過的新情況。
教訓:太平天國的悲劇充分說明:由于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到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
功績: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與崩潰。
2在反對封建主義的同時,又肩負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對外國侵略者展開了大規模的武裝斗爭,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
3它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對后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有深遠影響。
4后期提出了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洪仁玕提出的《資政新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它不是農民革命實踐的產物,沒有能反映農民當時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沒有實行。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歷史:下學期歷史知識點總復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