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美國歷史課程改革

2017-01-03 02:09:12 來源:滬江高考資源網

   美國歷史教育近十年來呈現如下趨勢和特點。首先,歷史在中小學課程計劃中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1991年全美教育改革文件《美國2000年:教育戰略》頒布,要求所有的中小學學生在英語、數學。

  自然科學、歷史和地理五門核心課程都要合格。1992年《歷史課程全國標準項目》開始啟動。1996年,三個《標準》,即《世界史課程國家標準,探尋通往今天之路》、《美國史課程國家標準:探尋美國的歷程》和《幼兒園到4年級歷史課程全國標準》正式發表。這三個《標準》實際上是《2000年目標:教育美國法》中的主要教育改革目標之一,從而成為國家立法的一部分。歷史作為五門核心課程之一的地位,被國家立法所認可。

  從這些《標準》中可以發現21世紀美國中小學歷史教育的主要目標和功能。首先,歷史課是培養公民意識的主要陣地、美國史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首先是參政的意識。《標準》強調了歷史教育對公民的重要意義:歷史知識是政治智慧的先決條件。它認為,學習本國史的意義在于:“沒有歷史,一個社會就不會對自己的歷史起點、它的核心價值觀以及過去的決定對當前的影響有一個共同的記憶;沒有歷史,就不能對社會中政治的、社會的或道德的問題進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沒有歷史知識和以歷史知識為基礎的探究,人們就不可能成為見多識廣、有鑒別能力的公民。”合格的公民同時必須具備世界性眼光。新《標準》明確指出:“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現在的學生更需要對世界和創造了不同于美國的思想、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其他許多文明國度進行全面了解。通過一部平衡的、范圍廣泛的世界歷史,學生們可以了解世界的多種文化以及所有文化中共有的人類情感和存在的共同問題。學生們會由此養成通過別人的眼光評價事物的習慣,并且逐漸認識到,通過研究其他國家,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尤其重要的是,對世界多種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彼此寬容、相互尊重的涵養和文明的精神。日益多元化的美國社會和日益彼此依存的世界要求我們具備這種品質。”

  從能力培養來看,美國的歷史教育強調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和主動學習精神的養成,認為歷史學習和研究是一個“主動的學習過程”,通過它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新《標準》強調,歷史教學要著重培養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系的五類歷史思考能力:按照年代順序思考問題的能力;歷史的理解能力;歷史的分析和解釋能力;歷史研究的能力;歷史的問題分析和決策能力。

  從歷史課程的功能來講,美國歷史教學強調理解“歷史對我們的私人和公共生活、對我們社會的意義”,認為歷史是“了解我們文化的多樣性和互異性以及我們同享的社會共同性”必不可少的課程。20世紀60年代,西歐的“新社會史學”對美國史學界產生了很大影響。“新社會史”著重撰寫“自下而上的歷史”,歷史的主體不再是美國歷史上社會各界的“精英”,而是名不見經傳“沉默無聲的”蕓蕓眾生。美國史成為印第安人、亞洲裔人、拉丁美洲裔的男女老少共同書寫的歷史。“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歷史不再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過去,而是生動的、伸手可及的。與現實和個人密切相關的往事,使歷史學習和探究更好地為現實社會的和諧與發展服務。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歷史:美國歷史課程改革”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视频 | 日本久久久久午夜免费 | 在线精品亚洲第一品 | 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五月网日本A极片 | 亚洲精品国产911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