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解放軍的戰略反攻和戰略決戰
注意分析人民解放軍進行戰略反攻和戰略決戰的條件
戰略反攻的條件:
①從軍事上講,人民解放軍經過一年的作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進攻,敵我力量對比發生了顯著變化。②從政治上講,國統區的人民民主運動不斷高漲,形成了反蔣的第二條戰線;一些民主黨派與蔣介石集團決裂,使蔣介石在政治上更加孤立;國統區經濟處于崩潰邊緣。
戰略決戰的條件:
①從軍事上講,敵我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解放軍兵力迅速增長,裝備有很大改善,作戰能力大大提高;國民黨軍隊人數下降,士氣低落,戰斗力不強,國民黨軍隊被迫戰略收縮,重點防守一些戰略要地。
②從政治上講,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后方更加鞏固,廣大農民積極支援解放戰爭;而國民黨發動人民的內戰,遭到廣大人民的強烈反對,處境十分孤立。
戰略反攻首選中原地區的原因:
①該地區國民黨兵力空虛。因為當時國民黨正在重點進攻陜北、山東,兵力分散在東西兩頭,中原地區就成了要害和薄弱環節。
②該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地跨蘇、皖、豫、鄂、陜五省,地處長江淮河之間。進軍中原,就可東懾南京,西逼武漢,南扼長江,直接威脅國民黨的統治中心,迫使其山東、陜北之敵回援。這個計劃一旦實現,就可從根本上改變戰局,達到將戰爭從解放區引向國統區的戰略目的。
③便于戰略進攻的展開。三路大軍進入中原后,布成倒“品”字形陣勢,縱橫馳騁于江淮河漢之間,調動和吸引了蔣軍南線的全部兵力,迫使蔣軍處于被動地位,起了決定性的戰略作用。有利于其他解放區轉入戰略反攻,構成了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的總形勢。
戰略決戰首選東北地區的原因:在全國五大戰場中東北戰場對人民解放軍最為有利。
①在兵力對比上解放軍占優勢,是全國五大戰場上兵力超過國民黨軍隊的唯一戰場。
②東北敵軍孤立分散,補給困難,而且敵軍戰略意圖或撤或守,正處于舉棋不定的狀態。
③解放軍后方鞏固,支援戰爭的物質力量雄厚。人民解放軍殲滅了東北敵軍,就能粉碎敵人戰略收縮的企圖,就能實施戰略機動,揮師入關,有利于華北、華東戰場上的作戰;就能以東北的工業支援全國戰爭,使解放軍獲得戰略總后方。④如果把戰略決戰的方向首先指向華北戰場,就會受致敵華北、東北兩大集團的夾擊;首先指向華東戰場,則又會使東北敵軍迅速撤退,實現其戰略收縮的企圖。
戰略反攻的軍事態勢:(三軍配合兩翼牽制)、戰略決戰(三大戰役)的有關知識要點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歷史:解放軍的戰略反攻和戰略決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