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知識點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1)原因:
①鴉片戰爭前,封建社會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發展緩慢;
②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一方面截斷了中國本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進程,另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③在洋務企業和外商企業的刺激下,中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資于近代企業。
(2)狀況: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工業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興起。代表企業有:方舉贊的發昌機器廠、陳啟沆的繼昌繅梁絲廠、朱其昂的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3)影響:新的經濟因素和階級力量產生,對封建制度起著瓦解作用;早期的維新思想產生。
2初步發展l9世紀末
(1)原因:
①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加強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條件;②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
(2)影響: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相繼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
3進一步發展1912——1919年
(1)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
②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③辛亥革命后,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動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④“實業救國”和“民主共和”成為當時并存的兩大思潮,愛國心的驅使和利潤的刺激促使民族資產階級投資新式工業。
(2)影響:
①資產階級要求實現民主政治,促進了新文化運動興起;
②無產階級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4民族工業的蕭條1919-1949年
(l)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夕,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加之封建軍閥割據混戰,缺乏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受挫。
(2)在土地革命、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由于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的壓榨和掠奪,加之長期戰爭的影響,國統區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民族工業的發展陷于絕境。
5最終歸宿1949—1956年
(1)在國民經濟的恢復時期,中央合理地調整了工商業政策,使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私營工商業在國營經濟的領導下得到恢復和發展。
(2)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實行了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等初級國家資本主義形式,逐步發展企業公私合營的高級國家資本主義形式,成功實現了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歷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