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短文兩篇之美腿與丑腿知識點
美腿與丑腿事美國作家富蘭克林的作品。以下是第四單元短文兩篇之美腿與丑腿知識點,請同學們參考。
富蘭克林是愛國者,政治家,科學家,作家,外交家,發明家,畫家和哲學家。
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導美國走向獨立之路。
在富蘭克林年輕時,他發明了一種方法,他首先列出了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十三個條件:節制、沉默、秩序、果斷、節儉、勤奮、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純潔、謙遜。
他出身寒微,十歲的時候就沒有再讀書了,到印刷廠做工。在做工時,刻苦好學,不但掌握了印刷技術,而且廣泛地閱讀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著作,自學了數學和四門外語,潛心練習寫作,所有這些為他一生取得多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在科學的眾多領域展開了研究,并有多項發明問世,因此,雖然他僅僅讀了兩年的小學,但被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等六七所大學授予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
當他與世長辭的時候,美國為他送葬的群眾有兩萬多人,充分表達了美國人民對他的痛悼之情。美國國會為他悼念一個月,法國議會也決議為他哀悼,說明他不僅屬于美國,而且屬于全世界。
有兩點應該注意:
第一點,像富蘭克林這樣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卓越才能的人,確實是非常少見的,他被譽為“他所生活的時代和國家中最偉大和最出色的人”,成為“資本主義精神的完美代表”,是一個影響非常深遠的人。
第二點,取得了如此成就的人,他卻只是在少年時期上過兩年小學,他的絕大部分知識都來源于自學,通過不懈的自學,創造了一個不朽的神話,造就了一個屬于他的時代。他在他的自傳中以自身經歷向我們昭示著年輕人積極向上才能取得卓越成績這樣一個真理。從剛才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富蘭克林是一個對生活非常樂觀、積極、勤勉的一個人。
這是篇說理散文,先請大家邊讀邊思考三個問題:
1.這篇文章的觀點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論述他的觀點的?
3.從文中擬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傾向?
一、第一個問題: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苦樂在于心”。
“一個人幸福與否主要取決于他“對物、對人和對事”的不同觀點,是這些導致了他對人生的“苦”與“樂”的不同感受。 ”
二、第二個問題:
作者是如何論述他的觀點的?
作者一開篇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接下來舉出現實生活中幾組互為對比的例子;再在這些例子的基礎上,分析樂觀的和悲觀的兩種人對待事物的相反的觀點,以及由相反的觀點導致的不同的命運,重點分析悲觀的人的命運。
最后以美腿和丑腿為喻,作為具體的例子,告誡那些悲觀的人,要多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三、分析作者對悲觀和樂觀的情感傾向
作者的情感傾向:就是指作者對悲觀、樂觀的情感取舍。樂觀四、問題討論:
(1)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是否太絕對太片面化了。
樂觀要適度
物極必反,事物的量變必然導致質變。如果一個人太樂觀的話,特別是當他對別人造成了不便卻仍然很樂觀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在為自己找借口了。也就是說,即便是樂觀也應該有一個“度”
(2)有關文章的題目 “美腿與丑腿”
一方面、說到文章的題目,看起來說的是“腿”,但是文章里面作者的觀點和“腿”其實沒有什么關系。“腿”成了一種象征符號。從最后一段來看,“他們可就不能再去注意人家的丑腿了”,這個“丑腿”和前面說到的哲學家的一條“丑腿”兩個詞語意思是不是一樣的,后面的“丑腿”是指缺點、不好的東西。這樣,題目中的“美腿”就有“樂觀”的意思,而“丑腿”就有“悲觀”的意思。所以這個題目是很有意思的,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淚珠與珍珠》一樣,都帶有一定的隱喻的意思,值得我們好好琢磨。如果大家在寫作時也能擬一個這樣的題目,那就肯定增色不少了。
另一方面、題目其實暗含了作者的觀點,其實說的是“悲觀”與“樂觀”。如果單獨說哪個是錯的,那都是不正確的。在順境中,我們應該有一種“悲觀”的態度去估計到可能遇到的困難;在逆境中,我們應該有一種“樂觀”的精神去積極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文章前面還說到了人有討人喜歡的和不討人喜歡的,后面說到不討人喜歡的原因是他們注意到了“丑腿”。其實注意到“丑腿”已不是什么錯誤。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魏征常常看到的就是唐太宗的“丑腿”,難道魏征就不討人喜歡,應該避忌嗎?如果是這樣,歷史上就少了這一對明君名臣了。注意到別人的丑腿,并不一定是錯誤,可能是想幫別人改正,是為別人好,對于這種諍友,我們應該歡迎才是。由此我們可不可以說文章的觀點不全面?
對于過去的皇帝來說,那些奸臣往往只是高唱贊歌,注意皇帝的“美腿”,這是好的嗎?說以說,這篇文章的觀點完全是可以批判的。
作者在文中所說的樂觀不僅僅是表面常常微笑的那種,應是心態平和的;悲觀的人不一定常常是愁眉苦臉的,應該是那種經常苛求別人,只看別人的缺點而不看別人的優點的人。
臺灣作家李敖對這篇文章的觀點也不完全贊同。下面是他在他的《腿上功夫》一文中的兩段話: 在“美”的范圍內,觀點重在美丑,但在“真”、“善”范圍內,觀點就重在真假善惡。我始終相信,涉及美丑范圍,人的一生,可以只見“美腿”而對“丑腿”視而不見;但涉及真偽善惡范圍,人的一生,就不能這樣逍遙了,——對人類的責任感,將逼使我們在真偽上面,要去假存真;在善惡上面,要揚善抑惡,我們如果在“真”、“善”范圍,也采取“美”的觀點,我們就將發生道德上的過失。
對人間“真”、“善”范圍的任何虛假和罪惡,我們必須去面對、去發掘、去揪出、去打倒。……在這種認真下,我們雖然眼之所見,無非是“丑腿”,但是責任所在,我們卻不能逃避。我們不能崇真而不去偽,不能揚善而又隱惡,不管什么樂觀也好、悲觀也罷,我們都要面對它們。
盡管如此,但如果我們因此而把這篇文章給整個的否定掉,那也是不妥當的。無論如何,這篇文章中所體現出來的人生主張——我們應該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應該是正確的。其實,中國古人早就有類似的主張。
《論語·述而》中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就在于對待生活的態度。
《古詩十九首》中,作者也批判了那種“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這樣一種心態
現代人也有詩說“你知道,你愛惜,花兒努力的開;你忽視,你厭惡,花兒努力的開。”
所以,在我們面對種種困難的時候,我們不妨活得灑脫一點。
第四單元短文兩篇之美腿與丑腿知識點的內容就是這些,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育路網。
(責任編輯:陳海巖)
分享“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短文兩篇之美腿與丑腿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