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2017-01-10 23:30:45 來源:精品學習網

   1、(1)農業區位選擇的實質就是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水稻生產分布于季風區,而不包括地中海氣候區說明了氣候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江西泰和縣的千煙洲的立體農業說明了地形、土壤對農業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魚塘-花卉”變遷說明市場和政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2)農業地域形成是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合理利用農業土地的結果。

    (3)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分布在該國的東南和西南,東南部被稱為墨累—達令盆地。 該國是世界小麥市場的主要供應國,也是世界畜產品的主要產地,世界最大的羊毛生產國出口國。

  2、(1)季風水田農業:該種植業作物主要是水稻,是一種勞動力密集型農業,主要分布區東亞、南亞、東南亞。區位條件:季風區雨熱同期、地勢平坦、勞動力豐富、人均耕地少,糧食需求大、水稻單產高。特點:小農經營,單產高、商品率低,機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參考課本P47圖3.10)

  (2)商品谷物農業: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這些國家一般是家庭經營。我國東北和西北也有這類農業,農場一般是國營的。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產國,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區位條件:自然條件優越(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降水豐富);交通運輸便利;市場廣闊;地廣人稀;機械化水平高;農業科學技術先進。

  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3、(1)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在美國、阿根廷(牧牛為主)和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養羊為主)等國的干旱、半干旱氣候區。 具有生產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的特點。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場放牧業。(參考課本P51圖3.15)

  區位條件:氣候溫和、草類茂盛;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其他努力:改善交通、種植飼料、開辟水源、劃區輪牧、培育良種牛。

  (2)乳畜業:隨著城市發展而面向城市市場的商品化、集約化農業地域類型。生產對象主要是奶牛,產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五大湖地區、西歐、中歐、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

  特點:機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圍。

  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具有廣闊的平原和涼爽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 ②社會經濟因素:歐洲人以乳畜產品為主食,需求量大。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地理: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观看综合网 | 日韩亚洲首页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页面升级亚洲综合久久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蜜糖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