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孫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練習題及答案

2017-01-16 15:13:20 來源:高考幫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歷史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問題一: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哲學理論基礎和提出背景

  1.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哲學理論基礎:“知難行易”說:

  (1)基本內容:知:理論;行:實踐。

  (2)評價:“知難行易”學說是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的哲學理論基礎,是孫中山為革命建設事業提出的新的思維方式.

  2.三民主義確立的背景和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

  (1)閱讀課本第一目,概括三民主義產生的原因。

  (2)根據課本知識列舉孫中山的思想淵源包括哪些內容?

  問題二:關于三民主義(兩個階段: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

  1.1905年,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成立,并把三民主義作為同盟會的政治綱領。

  (1)三民主義是指( )、( )和( )三方面。三民主義的核心是( )。

  (2)解釋三民主義的基本含義:

  (3)你怎樣評價三民主義?

  2. 提出: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了《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改組了 國民黨 ,確立了 聯俄 、 聯共 、 扶助農工 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1)比較新舊三民主義

  舊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 新發展

  民族主義 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的統治 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境內民族一律平等 ①沒有具體的反帝要求→反帝;

  ②反滿→民族平等。“新”在反帝。

  民權主義 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政府,國民一律平等 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 ①民權由資產階級掌握→平民共有;

  ②與反帝反封相結合。“新”在強調普遍平等的民權。

  民生主義 平均地權 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①民權由資產階級掌握→平民共有;

  ②與反帝反封相結合。“新”在更關注農民和工人。

  (2)閱讀、理解上述表格,結合課本知識,總結新三民主義相比舊三民主義有哪些新發展?

  問題三:閱讀下列材料

  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由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構成,簡稱“三民主義”。是中國國民黨信奉的基本綱領。三民主義的發展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它是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遺產。

  結合課本知識,總結孫中山思想的特點?

  三、知識結構

  四、問題探究

  問題探究一:革命的理論對革命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孫中山熔鑄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創立三民主義學說,是當時中國先進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圖存革命斗爭的綱領。

  (1)以1905年到1912年中國革命的史實為例,說明三民主義對中國革命的指導作用和取得的歷史成就。

  (2)1924年孫中山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結合史實分析新三民主義對中國社會革命的影響。

  問題探究二: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試觀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 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為唯一法門。……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     ——孫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戲院的演說》(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 ——孫中山《國民黨改組問題》(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囑國民黨進行民族革命運動之工作,俾中國可免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半殖民地狀況之羈絆,為達到此目的起見,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與你們提攜。”——孫中山《致蘇俄遺書》(1925年3月)

  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說明孫中山上書李鴻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維新之政… 大有可觀”的成就有哪些?

  (2)與材料一相比較,就改造中國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孫中山的思想有了哪兩個顯著的變化?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國政治、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國革命和當時的中國革命有什么本質區別?

  (4)為了這場“民族革命”,孫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針政策上有何重大發展?促成孫中山這些重大發展的客觀原因是什么?綜合材料一至四,并運用你的歷史知識,對孫中山作一最簡要的評價。

  問題探究三:《近代史研究》載文云:“回顧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的中國歷史,人們發現,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三次歷史事件,譜成中國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間的內在聯系,體現著中國近代化的基本進程及其特點。”聯系所學知識,簡要論述三者在探索中國近代化方面各自做出的主要貢獻及彼此間的內在聯系。

  五.知識鞏固

  1、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哲學理論基礎是

  A.儒家思想 B.莊子哲學 C.“知難行易” D.知行合一

  2、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三大主義,其中“民族主義”的含義是

  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結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C.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D.貫徹“平均主義”的主張

  3、三民主義的核心是民權主義,因為它

  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標 B.制定了社會革命的方案

  C.闡述了文化革命的綱要 D.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矛盾

  4、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是解決以土地為中心的財富重新分配問題,其目的是

  A.防止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出現 B.避免革命成功后出現新的革命

  C.根治資本主義制度中的不平等 D.達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會目標

  5、中國近代以來,”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興辦洋務”“君主立憲”等思想的失敗說明了

  A.近代中國要謀求社會進步必須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國不可能走向富強

  D.中國必須進行辛亥革命

  6.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結成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是

  A.三民主義 B.新三民主義

  C.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D.“知難行易”學說

  7、民權主義之所以是三民主義的核心,是因為

  A、它把矛頭直指清王朝的腐朽統治

  B、它從理論上解決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決的奪取政權與建立政權的問題

  C、它提出了資本主義土地綱領

  D、它主張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8.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民權主義與維新派的興民權相比,主要區別是

  A、對帝國主義的態度不同 B、對人民群眾的態度不同

  C、國家的政體不同     D、對清政府的態度不同

  9、新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與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最大的區別在于

  A、明確提出了反對國內的民族壓迫B、明確提出了推翻滿清貴族統治

  C、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 D、明確提出謀求國民一律平等

  10.孫中山認為要從根本上抵御侵略,挽救民族危機的主要方式是

  A.中體西用 B.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C.維新變法 D.開展“商戰”,實行君主立憲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歷史:《孫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練習題及答案”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另类 |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少妇 | 欧美激情一区在线观看 | 天堂久久久亚洲国产一区 | 孕妇动漫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