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促進民族大融合隨堂練習1

2017-01-17 16:07:13 來源:高考幫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歷史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基礎題

  1.北魏實行均田制的基本條件是

  A漢族地主階級的建議 B政府手中掌握大量的荒蕪土地 C限制地主階級占有大量土地 D馮太后的支持

  2.改革后,北方許多荒地得到開墾,糧食產量提高,人口增加。這是由于實行了哪些改革?

  ①均田制 ②整頓吏治 ③三長制 ④租庸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孝文帝改革后,北方農業有很大發展,表現在

  ①荒地得到開墾,糧食增多,人口增加 ②勞動工具改進,注意精耕細作 ③重視水利興修 ④經濟作物種植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北魏手工業發展主要表現在

  ①政府放松對手工業的管制,民間手工業生產活躍 ②手工業者按行業分居 ③官府手工業有所發展 ④絲織業、制瓷業有很大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北魏時期商業發展體現在

  ①洛陽商業繁榮 ②政府以銅錢為貨幣 ③出現著名的商業區 ④實物交易為貨幣交易所替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北魏時期對外貿易擴展到

  ①朝鮮半島 ②日本 ③中亞、西亞 ④地中海沿岸國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北魏統治者接受漢族先進文化與制度,具體表現在

  ①尊儒崇經,興辦學校 ②恢復漢族禮樂制度 ③采納漢族封建統治制 ④遷都洛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融合體現在

  ①鮮卑族勞動者逐漸成為農民 ②農耕生活成為主要生活形式 ③鮮卑貴族成為封建地主,有的還從事工商業 ④漢族風俗習慣成為整個社會風俗習慣的主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鮮卑族的文化精髓也融入漢族文化中,反映在

  ①鮮卑族畜牧業生產經驗和技能在北方漢人中得到傳播 ②漢人胡食現象出現 ③漢人在服飾上受鮮卑文化的影響 ④漢人學習鮮卑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詔遷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北還。于是代人南遷者,悉為河南洛陽人……九月庚午,六宮及文武盡遷洛陽。十有二月……甲子,引見群臣于光極堂,班賜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賜給漢官服裝。)

  ——引自《魏書·高帝紀下》

  材料二 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

  ——摘自(資治通鑒)

  回答:

  ①根據以上材料概括孝文帝促使鮮卑“漢化”的主要措施。

  ②分析孝文帝采取這些措施的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

  能力題

  11。概括地說,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在于

  ①促進北方社會經濟恢復發展 ②加速北魏政權封建化進程 ③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④鮮卑民族不復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緩和鮮卑族內部矛盾 B鞏固北魏政權的統治 C加速北方民族大融合 D推動鮮卑族封建化進程

  13.北魏時,商業異常活躍,其主要原因是

  A農業手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B北魏統治者鼓勵經商 C北魏地理位置優越,經商便利 D統治者的重商政策影響

  14.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緩和了民族矛盾 ②鞏固了封建統治 ③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④為結束分裂走向統一奠定基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有人說,孝文帝推行的漢化路線不值得肯定,因為它導致北魏國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你認為這一觀點是否正確?結合相關史實說明你的判斷和結論。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歷史:促進民族大融合隨堂練習1”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新福利92 | 亚洲综合不卡在线视频 | 三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