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同步檢測

2017-01-18 15:59:00 來源:高考幫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一歷史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1.(2010·安徽淮北一模)1983年12月1日,商業部通告全國:敞開供應棉布,取消布票。從此,自1954年9月9日開始使用的布票成為歷史文物,這說明(  )

  ①中國已經全面邁向小康社會 ②政府改變了以行政手段調配資源的做法 ③中國逐漸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 ④中國的棉布生產已經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1983年12月1日,商業部通告全國:敞開供應棉布,取消布票。"是我國經濟改革的一個縮影,表明我國逐漸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政府改變了以行政手段調配資源的做法。

  【答案】 B

  2.(2010·福建莆田質檢)20世紀90年代,外電評論:"中國是潛在的巨人。"這一時期,世界看到中國(  )

  A.已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

  B.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方向

  C.完成三大改造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解析】 確立了改革開放是1978年底;完成三大改造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195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2020年左右;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的。

  【答案】 A

  3.小崗村、華西村、浙江慈溪是中國農村改革不同時期的典型代表。

  材料一:(小崗村)全村適齡兒童還沒有全部入學,上中學的很少......一位30多歲的婦女說:"念上個一兩年,也和沒念差不多,莊稼人靠勞動吃飯,讀不讀書沒有多大關系。"......但是(小崗村)同時也出現了與他們經濟發展很不適應、很不相稱的事情:一是他們在村頭蓋了個牌樓,花了不少錢......二是蓋了氣派的村公所辦公樓......農村改革已經快20年了,小崗村至今也不過是停留在兢兢業業地把他們的那幾百畝地種好的水平上。因此生產結構不合理,多種經營不發展。糧食生產是大幅度增產了,但效益比較低、賣糧難、農民收入低、經濟不發達。

  --《萬里與小崗村

  --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20周年而作》

  材料二:198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了農、牧、漁業部《關于開創社隊企業新局面的報告》,把全國的鄉鎮企業發展推向高潮。華西村辦起了年產30萬噸線材廠、30萬噸軋鋼廠、毛紡廠等20多個大中型企業。年產值一年翻一番,1992年為5.16億元,1993年超過11億元。

  --周大鳴《農民企業家的文化社會學分析》

  材料三:浙江省慈溪市開發有限公司創造性地探索并完善了"公司+科技+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運用訂單、合約、參股合作等多種形式,聯合當地10多個鄉鎮和周邊10余個縣的2萬多農戶,建立了總面積20余萬畝的緊密型、半緊密型和松散型蔬菜基地......較好地解決了分散的農戶小生產和大市場的對接問題,使每畝土地的產值和利潤比傳統單一結構增長2~4倍,基本實現了"投資少、見效快、覆蓋廣、兩頭富"的初始目標,成功地將千百萬農戶和千百萬消費者進行了高效有序的鏈接。

  --人民網2006年12月25日

  請回答:

  (1)依據材料,概括小崗村、華西村、浙江慈溪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

  (2)依據材料,分析小崗村、華西村、浙江慈溪經濟發展對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啟示。

  【解析】 本題考查改革開放時期我國農村改革的三個典型代表:小崗村、華西村、浙江慈溪的不同狀況。第(1)問要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組織答案;第(2)問要緊扣第(1)問的內容回答歷史啟示。

  【答案】 (1)小崗村:單一經營,發展速度慢。華西村:重視發展鄉鎮企業。浙江慈溪:發展現代農業。

  (2)要重視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要講求實際,不搞形式主義;要面向市場,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加大農業科技創新;重視經營管理模式創新。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歷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同步檢測”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 | 亚洲欧美黄大片免 | 色综合综合久久88网色鬼 | 中文字幕在线一级aV片 | 最新国产乱视频伦在线 | 日韩综合网在线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