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歷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課時訓練題1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一歷史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1. 1956年12月,毛澤東提出:現在我國的自由市場,基本性質仍是資本主義的……上海地下工廠同合營企業也是對立物。因為社會有需要,就發展起來。要使它成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可以開私營企業,定個協議,十年、二十年不沒收……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材料中“地下工廠”應該是 ( )
A.中外合資企業 B.手工業個體戶和手工工廠
C.國營企業 D.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答案 B
解析 解題的關鍵在于把握題干時間1956年12月,而這一時期我國三大改造已經基本完成,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了社會主義公有制。而從“地下工廠同合營企業也是對立物”可以看出“地下工廠”屬于生產資料還屬于私有的手工業個體戶和手工工廠。
2. 下列資料中,最確切的反映出國家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 )
A.3億多無地少地農民獲得了4 667萬公頃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
B.參加互助組的農戶達到4 536.4萬戶,占農戶總數的39.9%
C.入社農戶占總數的91.9%,參加高級社農戶占總數的87.8%
D.共有人民公社233 973個,參加的人民公社的農戶占90.4%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判斷能力。A項反映的是土地改革;B項只能反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過程;C項從數據看,可以反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D項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
3.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農民在分散經營中所發生的困難……要使國家得到比現在多得的商品糧及其他工業原料……就必須提倡‘組織起來’。”為此開展了 ( )
A.土地改革運動
B.農業合作化運動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大躍進”運動
答案 B
4. 某年,北京市順義縣把全縣400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合并成8個大社,分別叫“紅旗”“衛星”“七一”“火箭”“東風”“東方紅”“先鋒”和“紅星”合作農場。這表明 ( )
A.體制改革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B.農村工作中“左”傾錯誤嚴重
C.農業期盼邁上科技發展之路
D.農業合作化運動成效顯著
答案 B
解析 人民公社化運動其特征是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由全縣400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合并成8個大社正是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體現,由合作農場的名稱也可大體判斷時間信息與浮夸風的特點,依據教材知識,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左”的錯誤的結果,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挫折,A項“促進”說法錯誤,B項正確。C、D兩項未能從題中反映。
5. 中國共產黨一直重視農民的土地問題。下列對中共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確的是 ( )
A.土地改革后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
B.過渡時期采取土地全民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實行土地公有制
D.改革開放后土地所有權歸農民
答案 A
解析 本題以中共土地政策的演變為線索,考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等知識點。A項說法正確;B項“土地全民所有制”說法錯誤,應是農民土地所有制;C項“開始”說法錯誤,在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期間即已開始;D項“歸農民”說法錯誤,改革開放后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土地所有權并沒有發生變化,依然是國有、集體所有,農民獲得的是使用權。
6. 1953年,中國在世界制造業中所占的比例僅有2.3%。20世紀50年代,中國采取哪些重大措施來改變制造業的落后狀態 ( )
①提出優先發展重工業 ②實施五年計劃 ③“大躍進” ④人民公社化運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④屬于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與工業成就沒關系,排除。
7. 這是一次被稱為“強國序曲”的會議,法國《世界報》評論:“這次代表大會似乎將成為世界共產主義歷史上,特別是中國歷史上有意義的日子。”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說:“這個黨正在緩慢地,但卻是相當有把握地領導著,把農業的中國推向工業化。”這次會議是指 ( )
A.中共七大 B.七屆二中全會
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會議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從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解答能力。從材料“把農業的中國推向工業化”可以判斷是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在正確分析國內主要矛盾的基礎上,提出任務是由落后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
8. 下圖是我國某一“五年計劃”時期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狀況(單位:萬噸)。在該“五年計劃”時期 ( )
A.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基本完成
B.“左”傾錯誤對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C.國民經濟逐漸陷入癱瘓狀態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50~70年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題眼在于觀察材料反映的經濟發展狀況,這一階段經濟結構不合理,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農業兩頭好中間差,重工業和農業相反,符合十年探索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故屬于二五計劃。故正確答案為B。
深化訓練——練會深度思考
9. 20世紀50年代的一份《科學普及資料匯編》中記載:廣東新會農民“創造”水稻和高粱雜交辦法;陜西西安農民“成功”地將棉花嫁接到椿樹上;陜西蒲城縣農民試驗用公雞孵小雞“成功”,使母雞有更多的時間下蛋。與這些科學“奇跡”的出現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
A.農業合作化運動
B.土地改革運動
C.“大躍進”運動
D.人民公社化運動
答案 C
解析 從題干所述事例,說明當時存在浮夸風、高產風等虛假現象,這反映了“大躍進”的特征,故選C項。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歷史:歷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課時訓練題1”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