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高二年級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知識點總結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歷史高二年級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知識點,希望可以解決您所遇到的相關問題。
【知識梳理】
一、后果:
1、梭倫出走
、僭颍
A、改革沒有消除貴族與平民的根本矛盾:梭倫 成為雅典矛盾的焦點。雅典貴族由于在改革中 利益 受損失比較多,對改革十分不滿;下層平民由于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廣泛參政議政的愿望未能充分實現,對改革也有許多抱怨。
B、梭倫認為僭主政治踐踏了民主政治:拒絕利用個人權威在雅典建立 僭主政治,決定放棄權力,離開雅典。
、诟艣r:梭倫離開雅典后,到埃及、塞浦路斯、小亞細亞等地漫游,在外游歷了10年。
2、雅典僭(jian)主政治的建立
、俦尘埃核髠惓鲎吆,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三派”紛爭,出現了劇烈的動蕩紛爭。
表現在:“平原派”企圖推翻改革成果,恢復舊的統治;“山地派”繼續擁護梭倫的新政策,但希望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消除紛爭;“海岸派”不滿足梭倫的改革措施,要求進一步推行改革。
、诮ⅲ汗560年,庇西特拉圖憑借武力奪取政權,建立了個人獨裁的僭主政治,但他并沒有廢除梭倫的改革成果,而是采取了進一步改革措施,打擊貴族勢力,提高平民的經濟地位,發展工商業。
③影響:A、他在山地派的支持下,以獨裁形式進一步推動民主政治進程,保護了改革的成果;B、他的僭主政治不同于東方的君主制,是平民政治的特殊形式,符合雅典社會的發展方向。
★政體的變化:
君主制——→貴族寡頭政治(BC.9)——→僭主政治(BC.560)——→民主政治(BC.5)
僭主政治是從貴族寡頭政治到民主政治的過渡。
3、偉大的改革家:梭倫(立法者)
二、進步性:
1、經濟作用:為雅典城邦的振興與富強開辟了道路。梭倫改革大大促進了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使雅典成為古代希臘最繁榮的工商業城邦。
2、政治作用:動搖了貴州專制統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
、“解負令”使廣大平民成為享有自由權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須具備的公民群體。
、谪敭a等級制度的推行,打破了貴州政治專權的局面,使工商業奴隸主分享了政治權力,也使下層平民獲得了一定的公民權利。以財產資格來取代血緣門第資格,從根本上瓦解了貴族世襲政治特權的基礎。
、刍謴凸翊髸、設立“四百人會議”和公民陪審法庭等國家權力機構的改革措施,打破了貴族對國家政權的壟斷,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公民參與國家事務的政治權利。
3、民主政治的最終建立:
、偾6世紀初梭倫改革奠基;
、谇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
、矍5世紀伯利克里改革頂峰。
三、歷史局限性——貴州和平民的矛盾沒有根本解決
1、原因:梭倫改革主要目的是消除矛盾,穩定雅典的社會秩序。因此梭倫在改革中主要扮演了“調停者”的角色,很多改革措施都帶有“折中”色彩。
2、性質:奴隸主性質的改革。
3、特點
、俑锩裕 梭倫改革觸及了當時主要生產資料——土地的占有關系,是對舊生產關系的調整;打破貴族專權。
(沒有根本性的變革,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②“中庸式”:梭倫運用“中庸”原則調停和平衡平民與貴族的關系,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經濟狀況,一方面保護貴族的政治特權,但兩者的矛盾并未解決。
2、表現:
、俨还叫裕阂曰谪敭a的不公平取代基于出身的不公平。梭倫以財產資格確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權利,富有的第一、第二等級在國家政權中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下層公民沒有享有充分的參政議政的權利。后來,經過多次改革,雅典才逐步廢除了財產對公民政治權利的限制,過渡到所有雅典公民不論財產資格都可以自由參政議政。
②不徹底性:改革后,貴族勢力雖有所削弱,但貴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權利,氏族制度殘余仍得以存續,貴族憑借血緣門第,照樣擁有世襲占有土地的特權。這就造成了名義平等下掩蓋著的事實上的不平等。
③階級局限性:本質上是奴隸主階級內部的民主。
總之,改革后,貴族對權勢的削弱不滿,下層平民需要進一步改革的愿望也沒有得到實現。梭倫的變革措施只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緩和了社會矛盾,但富有者有勢、貧者無權的狀態依然存在,貴族和平民的矛盾沒有根本解決。
最后,希望育路小編整理的歷史高二年級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知識點對您有所幫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歷史高二年級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知識點總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