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知識點總結

2017-01-20 11:46:28 來源:精品學習網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歷史學是人類文明的軌跡。育路小編準備了高二歷史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知識點,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一)梭倫出走與僭主政治的建立:

  1、梭倫出走:

  (1)原因:

  ①改革未能從根本上消除貴族與平民的矛盾;

  盡管梭倫改革意義重大,但由于仍保留了大量的氏族制度殘余,加之梭倫改革以財產資格確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權利,因而梭倫改革未能從根本上消除貴族與平民的矛盾。梭倫沒有完全遷就貴族也不代表平民利益,改革不可避免的引起貴族的怨恨和平民的不滿足,平民與貴族的斗爭仍在繼續并走向激化。

  ②梭倫不愿建立僭主政治,踐踏民主政治。

  【備課資料】僭主政治

  希臘文Tyrannia的意譯,一作“暴君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權者(僭主)建立的獨裁統治。公元前7世紀—公元前6世紀在希臘的科林斯、阿哥斯、麥加拉、西基昂、雅典等城邦,都出現過僭主政治。“僭主”一詞起初并無貶義,在詩人(如品達)的作品中有時亦稱“僭主”為“王者”。雅典的庇西特拉圖(公元前6世紀)所建立的僭主政治,在打擊貴族勢力,發展經濟、文化方面,均有所建樹。科林斯僭主柏利安被列為古希臘“七賢”之一。早期希臘的僭主政治一般對于肅清氏族制度的殘余曾起積極作用,但在激蕩的政治斗爭潮流中卻往往不能久存,迄公元前5世紀~公元前4世紀,“僭主”漸含貶意,如對西西里敘拉古僭主狄奧尼修父子即是。中古時期,在意大利的某些城市也曾實行過僭主政治。

  僭主政治的特征:①名義上的特征:“希臘的僭主都不稱王(巴西琉斯)。他們是事實上的專制君主,他們都用一些謙遜的稱號,如‘終身執政官’、‘全權將軍’等”。然而,僭主雖然是事實上的王,但他們卻始終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王”而具有合法性和正當性,因為希臘的王權“起源于宗教色彩濃厚的古代,王權周圍圍繞有神佑的光輪”。僭主始終被人們視為政權的篡奪者,始終都是不合法的王。

  ②形式上的特征:這在上面的“含義”部分已做了表述,一是具有強大的力量;二是實行無限制的專制統治。

  ③實質特征:如前所述,僭主獨立于兩大階級之外,壓制貴族的利益,給平民施以一定的好處,從而縮小兩大階級之間的貧富差距和其他利益上的差距。只有這個特征才最好地體現出僭主政治的“中介”地位。

  (2)出走:

  梭倫年少時,曾一度外出經商, 周游了希臘和小亞細亞很多地方, 增長了不少見識。這次因雅典內部形勢緊迫,梭倫在任期屆滿后, 晚年再次出游他鄉, 到埃及、塞浦路斯、小亞細亞等地漫游。晚年他退隱在家,從事研究和著述,死后骨灰撒在了他曾為之戰斗過的美麗的薩拉米斯島上。

  2、僭主政治的建立:

  (1)背景:雅典政局動蕩,三派紛爭。

  ① 平原派:企圖恢復舊秩序

  ② 山地派:要求進一步改革

  ③ 海岸派:擁護梭倫政策,但要求強有力的政府,穩定秩序。

  (2)建立:公元前560年 庇西特拉圖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1、梭倫改革的歷史意義:

  (1)經濟意義:為雅典城邦的振興與富強開辟了道路,大大促進了雅典的繁榮與發展。

  梭倫改革經濟方面的措施:① 承認私有財產繼承自由,消除了所有制關系上的氏族殘余;② 實行一系列有利于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限制糧食出口、擴大橄欖油輸出、實行貨幣改革、獎勵外地工匠移居雅典和提倡公民學習手工業技術等。

  作用:大大促進了雅典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使雅典很快成為古代希臘最繁榮的城邦。

  表現:雅典生產的陶器、酒類大量出口,雅典商船出沒于愛琴海沿岸甚至地中海許多港口,取得了豐厚的商業利潤。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成為希臘最繁忙的港口。

  (2)政治意義:動搖了貴族專制統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

  解負令將廣大平民從債務奴隸制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成為享有自由權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須具備的公民群體;以財產多寡來確定公民的政治權利打破了貴族專權的局面,使工商業奴隸主分享了政治權力,也使下層平民獲得了一定的公民權利。以財產資格取代血緣資格這就根本上瓦解了貴族世襲政治特權的基礎;恢復公民大會設立四百人會議與設立公民陪審法庭等國家權力機構的改革措施打破了享有世襲特權的貴族對國家政權的壟斷,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公民參加國家事務的政治權利。這一切都是前無古人的獨創,梭倫也由此成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

  ☆注:由于該部分在第2課時已講過,不宜羅嗦,可通過填空形式請學生回答具體作用,點到為止。關鍵是通過具體措施及其作用的分析,歸納梭倫改革在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意義。

  2、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1)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推行改革)

  ☆主要內容:①以 10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舊的4個血緣部落;②建立五百人會議,代替四百人會議,進一步削弱貴族勢力; ③設立十將軍委員會;④制定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

  ☆作用:以新的地域組織代替原始血緣組織;使所有公民有機會參加政治事務,使雅典牢固地確立了民主體制。

  注:①人教版必修Ⅰ與人教版選修1對該人物稱謂不一,這里還是沿用必修Ⅰ的說法較為規范。(必修Ⅰ稱“克利斯提尼”,而選修1稱“克里斯梯尼”)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內容可參考教材P14“歷史縱橫”和必修Ⅰ內容。

  (2)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461~429年,雅典民主制在伯利克里時代達到了全盛時期。伯利克里致力于完善民主政治,消減貴族會議和執政官的權力。)

  ☆主要內容:①取消高級職官的財產限制;②發放津貼;③抽簽或舉手表決方式; ④進一步改革國家政權機構……

  ☆影響: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奴隸制民主共和國)最終確立。

  【小結】雅典民主政治確立的進程:

  ①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②公元前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改革,進一步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③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利克里改革,標志著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終確立。

  (三)梭倫改革的歷史局限:

  1、原因:梭倫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矛盾,穩定雅典的社會秩序。因此他在改革中他主要扮演了“調停者”的角色。所以很多改革措施都帶有折中的色彩,這使得他的改革不可避免的帶有歷史局限性。

  2、表現:

  (1)以財產資格確定政治權利,使得下層公民沒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權利。

  梭倫以財產確立公民的等級身份,不同的等級享有不同的政治權利。這一制度雖意味著身為貴族如果財產少也享受不到過去那么多的政治權利了,但以財富來區分公民對國家安全所具備的責任和能力很明顯是不公平的。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第二富有等級才享有高級官吏的被選舉資格,這就使得第一第二等級在國家政權中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下層公民沒有享有充分的參政議政的權利。

  (2)氏族制度殘余和貴族勢力仍然存在,貴族與平民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梭倫改革以后,氏族制度的殘余仍得以存續,保留了貴族勢力依舊存在的基礎,貴族勢力雖有所削弱但貴族憑血緣門第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權利。這就造成了名義平等下掩蓋著的事實上的不平等。這種改革勢必會造成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貴族仍然有權有勢,他們必然會對改革不滿,必然會仇視改革、破壞改革;另一方面,下層平民參與國家政權進一步參政議政的愿望沒有實現。也就是說梭倫的變革措施只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緩和了社會矛盾但富者有勢、貧者無權的狀態依然存在,貴族與平民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歷史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歷史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知識點總結”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青青草原国产在线大伊人 | 五月天AV女优在线观看 | 思思热在线视频在线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高清最新不卡视频 | 中文字幕中文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