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壟斷組織
摘要:育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歷史知識點: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壟斷組織,供大家參考,希望小編的總結可以幫助到大家,祝大家學習愉快。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性質和結果。
P120: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的根本原因。
P123:從戰爭的全局來看,無論是起因、作戰雙方的目標還是醞釀的過程都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大帝國主義集團重新瓜分世界的戰爭。"從雙方來說,都是帝國主義的(即侵略的、掠奪的、強盜的)戰爭。"(《列寧選集》第二卷,第577頁)。
P125;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生了兩個方面的結果:一是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摧垮了俄、德、奧匈等帝國,即使是戰勝的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了。封建的奧斯曼帝國也告解體。二是俄國無產階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和十月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各國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美的民族解放運動也出現了高漲的新局面。
簡要評析19世紀晚期出現的壟斷組織。
P104:一方面,壟斷組織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的出現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壟斷組織在一定程度上的有計劃生產,較之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私人生產的無計劃性,是一個歷史的進步。但在另一方面,控制著壟斷組織的壟斷資本家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這加速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侵略步伐。
1.閱讀下列材料:
"第四款……朝鮮政府開放第五款所載兩口岸,準日本人民往來通商,隨意在該地租地皮,修蓋房屋,并朝人民之房屋。"
……
"第十款日本人民在朝鮮指定之中岸僑犯罪,而與朝國人民有關時,應歸日本國官員審斷,若朝鮮人民犯罪而與日本人民有關時,須歸朝國官吏查辦……"
--日朝1876年簽訂的《江華條約》
回答:
①《江華條約》簽訂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是:1876年,剛剛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以武力強迫朝鮮簽訂這一條約。
②這項條約中的第四款的規定與中國近代史上的哪一項條約中的規定相似?其中的第十款涉及到哪一項權利?
這一條約中的第四款同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中有關"五口通商"的規定相似;《江華條約》中的第十款涉及"領事裁判權"這一嚴重侵犯朝鮮司法主權的規定。
③從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有關國家的性質、事件產生的歷史影響等方面,比較英國1840年侵略中國和日本1876年侵略朝鮮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從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看,英國1840年對中國的侵略發生于自由資本主義階段,而日本對朝鮮的侵略開始于資本主義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階段。④有關國家的性質分別是: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經過明治維新,成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遭受侵略之前的中國和朝鮮都是封建國家。⑤事件產生的歷史影響主要是: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20世紀初,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朝鮮1910年成為日本的殖民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日本都成為帝國主義國家。
2.閱讀下列材料:
日本政府……和英國政府就英日同盟的目標之一……--鞏固與維護東亞地區普遍和平--決定和英國共同采取有關的必要措施……通知德國政府如下:
①全部德國軍艦應立即從日本與中國鄰近海面撤出。凡不能撤出的船舶應解除武裝。
②德國政府應在1914年9月16日以前,將全部膠州租借地無條件地和無補償地移交日本當局,以便歸還中國。
……如果在本月23日,星期日正午以前,得不到德國政府無條件接受上述建議的答復,日本政府就采取它所認為必要的行動。
--日本不能移去最后通牒(1914年8月15日)
結合你所了解的歷史情況回答:
①日本準備向德國宣戰的目的,是為了把中國的膠州灣"歸還中國"嗎?
不是。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把原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所有權力轉讓給日本,山東和膠州灣也轉讓給日本。
②你還了解哪些與上述中國山東問題有關的歷史事件?請簡要列舉。
A.1897年德國借兩個傳教士被殺出兵占領中國山東,同時強占膠濟鐵路和膠州灣。山東變成了德國的勢力范圍。
B.1915年袁世凱時期的北洋軍閥政府與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
總結:高中歷史知識點: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壟斷組織就為大家介紹到這兒了,希望小編的整理可以幫助到大家,祝大家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中歷史知識點: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壟斷組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