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復習農業的區位選擇知識點
為了幫助大家能夠對自己多學的知識點有所鞏固,下文整理了這篇高考地理復習農業的區位選擇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考綱要求
1.農業區位因素。2.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領會考綱
1.理解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因素,掌握農業區位的分析方法。2.結合實例說明農業生產活動對自然環境等地理環境要素的有利和不利影響。
知識結構
1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1.農業區位
(1)含義:一是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二是農業與地理環境各因素的相互聯系。
(2)實質:農業區位選擇的實質是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
2.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
3.農業生產活動的主導區位因素
(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風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氣候因素)。
(2)千煙洲立體農業、橫斷山區垂直農業(地形因素)。
(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亞熱帶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魚塘——花卉棚”的變遷(市場因素)。
要點精講
1.自然因素對農業生產區位選擇的影響
自然因素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決定某地區適宜發展的農業類型,分析時可依據其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去分析,具體總結如下:
2.社會經濟因素、農業技術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在現代農業中,市場、交通、科技、政策等決定農業生產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是決定性因素,圖析如下:
3.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在農業區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較穩定,但可利用科學技術對不利因素進行改造;社會經濟因素(如交通運輸條件、技術、市場、政策等)發展變化較快,對農業區位影響較大。
以上就是育路網的編輯為各位考生帶來的高考地理復習農業的區位選擇知識點,希望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7年高考地理復習農業的區位選擇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