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復習資料裝在套子里的人
一、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是19世紀后期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寫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以及十來個劇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國社會的各種病態,猛烈抨擊了沙皇專制制度。
1880年,契訶夫入莫斯科大學醫學院學習,同年開始寫作。早期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專橫殘暴的黑暗勢力(《假面》《變色龍》《普里希別耶夫中士》等),鞭撻了庸俗卑劣的社會現象(《勝利者的勝利》《胖子和瘦子》《一個官員的死》等),同情下層人民的悲慘遭遇(《哀傷》《苦惱》《萬卡》《歌女》《風波》等)。1890年,契訶夫去庫頁島旅行。從這個人間地獄回來后,他逐漸擺脫了思想上的苦悶,加深了對現實的認識,寫了一系列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中、短篇小說,如《第六病室》《跳來跳去的女人》《文學教師》等。晚年,契訶夫同時致力于小說和戲劇的創作,著名的小說有《農民》《帶閣樓的房子》《姚尼奇》《新娘》等;劇本有《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等。這時期的創作洋溢著樂觀主義情調,對新生活充滿信心。
契訶夫的小說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就是樸實、簡練,藝術描寫的客觀性,同時富于幽默感。他自己說過:“簡練是才能的姊妹。”他的小說沒有多余的東西,很少有抽象的議論。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現深刻的主題。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訶夫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主人公別里科夫反對一切新生事物,扼殺自由與進步。他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維護者,他的死象征著一切反動勢力必然滅亡。
二、課文簡析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訶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說之一。契訶夫是俄國19世紀末期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他生活和創作的年代,正是俄國農奴制度崩潰、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沙皇專制制度極端反動和無產階級革命逐漸興起的時期。
他的小說的總特點是:運用幽默諷刺的手法,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揭露了那個社會的各種病態,抨擊了沙皇專制制度,熱烈地向往新生活的到來。作者用諷刺手法塑造了一個保守、反動、扼殺一節新思想的“裝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
這個形象從外表、言論到生活習慣、思想方法,無不是“套子”式的。他是沙皇專制主義的產物,白色恐怖的時代特征在他身上有著鮮明而深刻的具體體現:他誠惶誠恐,戰戰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更為可恨的是,他不僅自己自覺地生活在“套子”里,而且還要把周圍的一切都裝在“套子”里。作品問世以來,別里科夫已經成為那些害怕新事物,維護舊事物,反對變革、阻礙社會發展的人的代名詞。#p#分頁標題#e#
三、教學建議 分頁標題
1、對于別里科夫這個人物,要注意其社會典型性,對于人物性格的認識不要簡單化、單一化,既要看到他可憎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可悲的一面。可以讓學生考慮一下別里科夫為什么會成為“套中人”。
2、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套子”,思想上的、習慣上的,等等。這些“套子”束縛著人們,阻礙著社會的進步。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有一個打破“套子”的問題。所以教學這篇小說時,不要就小說講小說,而要擴展其豐富的內涵,聯系實際。這樣能活躍課堂,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語文:復習資料裝在套子里的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