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60天文綜高效復習方法解讀
"高考最后60天文綜高效復習方法解讀"一文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二模后,咨詢各校高三名師,對語數外等各科最后的復習給予了指導,最后兩個月,考生要發現弱點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語數外的復習重點應相對提前;文綜側重對教材和各科的把握,大綜合題的練習無須過早。
夯實基礎 尋找答題規律和方法
在夯實基礎的同時,要注意尋找答題規律和方法。做綜合題時就應該準備兩套好的復習資料,一套優質的綜合卷用于自我檢測,另一套優質的專項匯總訓練用于檢測后的相應強化。
按高考時間做綜合題,發現哪個部分的問題,就做重點復習。這樣一測一補,會有更好的提高。資料要配有詳解和思路,便于對答案的理解。到5月中旬以后,重點在回歸課本,適當調低練習題的難度,放慢做題的節奏。對課本的重點章節要關注,以清理知識點和注意事項為主。
以課本為依托 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文綜復習要以課本為依托。文綜的成敗取決于對課本基礎知識的熟練程度,切不可重題目而輕教材。離開基礎知識,任何能力、技巧都是空中樓閣。要從教材中構建出“樹形”的政治體系,培養政治思維;要找出歷史發展的“大脈絡”,將全部歷史“整合”起來;要明確和細化常用的工具性地理知識,熟練掌握和應用。這樣才能保證基礎的鞏固和能力的發揮。
題海戰術并非最好選擇
咱們這兒都有一種說法叫做一模定型了,其實無論這次考得好還是考得不好,同學們都應該知道你上升得空間還很大,時間還是很充裕,為什么會出現人們常說的一模定型,其實從一模到高考還有兩個月,這兩個月是特好的兩個月,春光明媚,氣候又特別好,老師也好,家長也好,全力以赴為莘莘學子考得好成績做準備。這里面同學們可能要思考一個問題,人們為什么會說,一模往往就決定了,與什么有關呢?我們一看孩子的排隊可能跟一模的時候排隊差不多,人們都認為一模就定型了。我想考得好的不要著急這么高興,考得不好的也不要悲哀。有時候是由于什么原因決定的呢?怎么來加強自己最后一段時間的復習,能夠取得好成績,要看看我們現在為什么會出現一模定型。以海淀為例,所有的試卷評獎之后緊接著到二模了,這樣的復習方法,我覺得是不對的,因為它有一點點沒有從同學們最本質的地方入手,到底哪個地方我最弱,在最后兩個月我怎么往上升。我要想減肥怎么減,如果我既不減肥也不運動,天天弄一個秤稱,如果不能從根子上解決問題,一味的做試卷,對同學們來說不是一件很好的事。
心態是穩定發揮的影響因素
發現自己的弱點。
盡可能的讓老師給你去找一找毛病怎么樣。時間應該說非常充裕,還是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心態,以往的經驗是,一模沒有考好的孩子往往在高考的過程當中反而考得非常好,相反一模考得比較好的孩子可能他到這個時候如果心態、知識最終的鞏固階段沒有做好的話,可能在高考發揮得并不是特別特別突出。我覺得這個時候心態的調整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要把自己的位置定位好,我現在的問題在哪兒。
政治復習須關注時政熱點
政治到了最后,其實咱們每一個同學都知道,一些最主干的主干知識通過各次考試都已經凸顯出來了,我們通過這么多年的高考我們會發現,時政熱點不再像過去那樣是把一些重要的領導人的大型講話,重要的報告作為載體,而是一些小型的試卷,在我們生活當中的一些東西凸顯出來作為載體來考察我們學生。其實從讀高三開始或者是從選擇文科開始,你就應該去了解或者是關心國家的一些時事。現在高考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關注學生的實際,關注我們的社會生活,同時也關注人類共同關注的一些問題。
從一模題里都已經凸顯出來了,比如我們說到的關于咱們中國解救利比亞的同胞,把他們輸送回國。還有日本的地震關于核問題,核輻射,還有搶鹽風波等等。現實生活當中的很多問題,有政治方面的,有經濟方面的,包括現在國家提出的對文化的日益重視,所有這些問題都可能在我們的高考命題當中出現。但是究竟以什么樣的方式出現,只要我了解了這個事實真相以后,不管他怎么處理,我都能夠按照我的指示體系來做答。
最重要把各個學科,現在全國考察新課程的地區是越來越多了,還是要把必修的四本書讀透。有了這個基礎,再變就是不斷的換一下外衣。你穿上馬甲,脫了馬甲我都認識。
地理復習需與政治融合
我覺得地理學科到了這個時候,我覺得有兩件事情可能考生要很認真的去做,第一,你剛才說到課本,其實現在應該回歸到考試內容上來,我們的考試說明,因為考試說明的制訂是按照課程標準來制訂的,不同的版本要求所反映的東西,學生掌握的最本質的東西應該是一樣的。現在的試題出的不是哪一個版本上,而是新的情境,要求所有的學生考試的情境都是新的。學生們要回到考點上來,不僅把每一個考點要求到哪一步,我們掌握得很清楚,其實還要掌握目前對于考試的要求上,比如說地理,他要求對于問題有一種機械化的理解,我們的考生有時候在社會上現在談得比較多的,類似于數學的那種公式,物理的建模,地理,現在有人要做歷史和政治的這種建模,其實所有的建模往往是思維的方式,現在我們很多考試非常迷戀是不是有一個通用的公式,地理上,你只要我給一個公式,我就可以答題。
無論人家問他什么地方,全是16個字,氣候適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要求分析農業區位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比如說社會的區位因素上有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到底對農業生產有什么影響,你如果要問,社會學因素當中有哪些?100個考生大概有99個都能回答出來是科學技術,為什么農業技術對農業生產到底產生哪些影響?很多考生答不上來。包括他可以改變不利于農業生產的因素,我覺得首先把考點直接弄清楚。最終我們在和學生在說三點,考點一定要回歸到考點上來,像徐老師剛才所說的,很多主干的知識,重點的知識或者是向社會上現在所說的考點,還有哪些沒有考到。要回歸到考點上來。
第二,要求學生掌握特點。第三跟歷史和政治結合的,看看我們生活中的問題,哪些地方我們可以參與進去,要把這個熱點中間所蘊含的地理學的原理要弄清楚。這個我覺得后期可能學生要抓住這三點。
歷史記憶要有重點意識
關于后半段怎么去做,這時候學生經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第一,他說老師,時間不多了,我現在是看書好還是做題好,很多情況下這個問題老師沒法兒回答,實際上他這么問,這個學生是把兩個問題混淆了,什么問題混淆了呢?你看書也好,這屬于是一個知識概念。包括老師在內沒有人是百分之百,這是知識占有量的問題。
下一步當你占有的知識在考試當中出現能不能百分之百的答對,這是一個知識的應用程度。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問題。他當然解決方法也不同,他是混為一談了,老師我是看書提高好還是做題能提高好。在這里不是考試,不是體檢嗎?如果你錯的點是因為知識不會,不知道,這個時候你知識儲備或者是占有量比較少。至于說怎么占有,我們后面再說。這是第一個問題,你就應該多看點書。這實際上是一個知識轉化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靠知識占有,它是兩類性質,知識轉化這是一個解題命題之間互相拆解的過程,說白了就是一個解題方法步驟問題。
學生你在一模考試當中,你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兒,然后側重點去尋找自己的解決辦法。這是第一個學生愛問的。
第二個學生愛問的,他問,老師,時間我記不住,你怎么辦。說時間,現在整個社會都認為,歷史你不就是背背嗎?歷史還用學嗎?這時候學生一模考試以后,學生在歷史上確實感覺到有點恐懼了,時間我記不住怎么辦,這時候實際上這個考生你要是學生這么問,存在兩個問題了,第一個是他根本沒有重點意識,他天天在那兒背時間,重點意識沒有。
第二,他即使學習了,很多的精力也用在學習上,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到一個原則問題,二八原則,實際上掌握20%的內容可以達到80%的知識。有學生問我,時間記不住怎么辦,沒有一個學生這么問:“,老師,這個問題最重要的點是什么”,沒有人這么問。重點不是比較出來的,說第一單元,第二單元誰重要,而是在考試說明當中所規定的知識點一個不少的情況下,每個知識點最重要的是20%的內容。這樣的話,教材是什么?教材是介紹,介紹完整就從頭介紹,學生通過教材來了解,他從頭開始背,考試直接考最重要的,沒人從頭開始考。這個實際上也解決了我看書好還是做題好,看書怎么看,就這么看。每個知識點最重要的20%的內容是什么,比方說八點,你記住兩點,范圍要變窄。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最后60天文綜高效復習方法解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