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對抗技術專業介紹
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聞名于世。1960年,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前身----桂林機械?茖W校就誕生在這個美麗的城市。學校先后更名為桂林機械工業學校、桂林無線電學校和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先后隸屬于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信息產業部。2000年管理體制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是廣西重點建設的5所高校之一。2006年2月,教育部同意桂林電子工業學院更名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3月,學校成為工業與信息化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信息對抗技術 (本科類)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和市場經濟需要,具有創新和開拓精神的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具備攻防兼備的信息戰技術系統及其決策支持系統、以及民用信息安全防護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綜合能力,能在軍事部門、軍工企業、科研單位、高等學校及信息產業部門從事信息戰系統設計、信息處理、技術開發、操作管理和安全防護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各種信息對抗系統與安全防護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學習系統設計、技術開發、作戰運用、安全防護和操作管理的基本技術和手段,受到電子對抗技術實踐,網絡對抗技術實踐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本專業是一個較寬口徑專業,要求具有廣泛的自然科學知識和較扎實的數理基礎;具備基本英語能力,能用英語獲得本專業原始信息。具備系統分析與綜合集成、工程設計與軍事應用、攻防策略與監控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信息科學、電子學和計算機科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
2.掌握信息對抗技術系統及其決策支持與安全防護系統的分析與設計方法;
3.掌握使用計算機和儀器設備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
4.熟悉有關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有關國際法律、法規;
5.了解信息戰及信息武器系統對抗技術領域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
三、主干學科、主要課程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主干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A、信號與系統分析、數據結構、數字信號處理、算法分析與設計、電磁場與微波技術、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原理及應用、通信原理、DSP原理及應用、信息編碼與加密、通信對抗技術、網絡對抗技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機械工程訓練、電子認知實習、生產實習、工程設計、畢業設計等,一般要求實踐性教學環節不少于43周。
主要專業實驗:電子電路實驗、數字邏輯實驗、通信原理實驗、數字信號處理實驗、信息編碼與加密實驗、通信對抗技術實驗、雷達原理與對抗技術實驗、網絡對抗技術實驗等。
四、畢業合格標準
1.符合德育培養目標要求。
2.學生畢業學分為190分。包括:所有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課外教育等。
3.符合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
五、標準修業期限和授予學位
標準修業期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責任編輯:趙華)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