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介紹
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聞名于世。1960年,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前身----桂林機械專科學校就誕生在這個美麗的城市。學校先后更名為桂林機械工業學校、桂林無線電學校和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先后隸屬于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信息產業部。2000年管理體制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是廣西重點建設的5所高校之一。2006年2月,教育部同意桂林電子工業學院更名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3月,學校成為工業與信息化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環境工程 (本科類)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基本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生畢業后,可在政府職能部門、企業和科研單位從事環境監測與環境儀器系統的設計、研制與生產;從事環境污染控制工程設計、運行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養要求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與固體廢物處理的基本原理與過程,學習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對環境污染過程進行自動監測和控制的基本理論知識。畢業生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扎實的數理化基礎和專業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經濟及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識;
2.掌握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與固體廢物處理等基本理論與工程實踐原理;
3.重點學習計算機、自動測試系統及電子技術和環境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環境監測自動化、在線監測及監測信息網絡化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研發能力;并具備制定環境污染治理方案、進行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管理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研發能力;
4.對本專業方向密切相關的交叉學科、高新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前景有所了解;具有從事環境工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環境管理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
5.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順利閱讀環境工程專業書刊,有較好的聽、說、寫、閱讀能力,熟悉獲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三、主干學科、主要課程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主干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電子技術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C語言程序設計、電路分析基礎、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邏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環境工程導論(雙語教學)、儀器分析、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監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綜合性實驗、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驗: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污染控制工程(水、大氣、固廢)實驗;環境工程綜合實驗等。
四 、畢業合格標準
1.符合德育培養目標要求;
2.學生最低畢業學分為205學分,包括所有課程、實踐教學環節、通識教育以及課外教育等;。課內教育包括所有“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課外教育包括入學教育及國防教育、社會實踐、興趣學分(包括學科競賽、科學素養訓練、技能訓練、文化素質訓練等);
3.符合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
五、 標準修業期限和授予學位
標準修業期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責任編輯:趙華)
分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介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