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背知識點之經濟生活

2017-03-31 14:59:56 來源:精品學習網

  高中政治教育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時期,三觀的正確確立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以下是育路網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必背知識點,希望可以解決您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加油,育路網一直陪伴您。

  1、影響價格的因素?價格變動的影響?

  (1)影響價格的因素: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

  (2)價格變動對人民生活的影響:①一般來說,商品價格上升,需求會減少;②生活必需品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需求彈性)較小,高檔耐用品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較大;③當一種商品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補品需求量會減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減少,互補品需求量增加。

  (3)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①調節生產規模。(當某種商品價格下降,生產者獲利減少,就會壓縮生產規模,減少產量,反之,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②提高勞動生產率;③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2、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措施?

  ①根本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

  ②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③消費水平還受未來收入預期影響。——增加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少其后顧之憂。

  ④.收入差距會影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降低。——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

  ⑤物價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力。——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物價。

  ⑥人們的消費行為還受到消費觀念的制約。——應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3、恩格爾系數的內涵、影響及標準?

  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過大,會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享受資料消費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恩格爾系數減小,通常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4、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1)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

  (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5、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

  (2)措施:大力發展生產力:①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②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③加快科技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④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筑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6、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7、企業經營成功的重要因素?

  ①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順應時代潮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競爭優勢。

  ③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④遵紀守法、遵守職業道德,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承擔社會責任。(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⑤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8、為什么重視就業?解決措施?

  (1)我國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總量都比較大;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不暢通。因此,黨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就業問題。

  (2)解決就業問題的措施

  黨和政府:①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增加就業總量。②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改善就業結構;②加強宏觀調控,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提供就業的指導和技能培訓的機會。

  勞動者:①轉變觀念,樹立正確就業觀——自主擇業觀、職業平等觀、競爭就業觀、多種方式就業觀。 ②提高自身素質和職業技能,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③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企業:①追求自身經濟利益同時,承擔相應社會責任②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創建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勞動者培訓機制和發展機制。

  9、勞動者如何依法維護權益?

  ①維權基礎:自覺履行勞動者義務;②維權依據:依法簽訂勞動合同;③勞動者要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投訴、協調、申請調解、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加以維護。

  10、重視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

  (1)原因: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要求;②現階段我國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差距較大也要求收入分配公平。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④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有利于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2)促進分配公平的措施

  ①大力發展經濟,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②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④再分配更注重公平。(要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強化稅收調節,控制收入差距;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⑤統籌城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11、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1)是什么: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效率與公平也存在矛盾: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兩者對立的根源是資源的相對稀缺性。

  (2)怎么做: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出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12、財政的作用?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1)財政作用

  ①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②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2)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①經濟發展水平對國家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二者是根與葉的關系、源與流的關系。促進經濟的發展是提高國家財政收入的根本途徑。

  ②國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13、什么叫市場經濟?市場配置資源的局限性有那些?

  (1)市場經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2)局限性: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②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14、如何規范市場秩序?

  政府:①建立以道德為此支撐以法律為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加強社會信用制度建設,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②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規范市場秩序。

  企業:①自覺遵循市場交易規則;②誠信經營,守法、守德承擔社會責任。

  個人: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依法維權。

  15、為什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其主要目標和手段是什么?

  (1)原因: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②加強宏觀調控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國家必須發揮宏觀調控職能。

  (2)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3)宏觀調控手段:經濟手段(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規定、命令)。

  16、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①第一要義是發展。②核心是以人為本。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④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17、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宏觀調控)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④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⑤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發展差距。

  18、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①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創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防需求的方針。②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19、如何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①發展農業科學技術,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②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③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20、如何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加強宏觀調控,充分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調控資源;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⑤開展節能減排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節能技術,淘汰落后產能;⑥引導公民樹立節能環保意識,綠色消費。(注意:如果問企業如何節能降耗,可根據上述措施適當進行主體轉換)

  21、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利與弊

  ①利: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②弊: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22、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措施?

  ①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堅持對外開放,把“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利用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

  ②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依靠科技,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3、我國出口企業如何應對貿易摩擦?

  ①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掌握核心技術,培育自主品牌;

  ②根據國際市場檢測標準,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③加強企業自律,重視信譽、形象;

  ④優化出口結構,加快出口增長方式由主要依靠價格競爭轉到樹立品牌、提升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方向上來;

  ⑤熟悉規則,按規則辦事,利用規則,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經濟生活》常見意義類術語:

  (1)從“國家/社會”的角度組織答點。(可聯系財政作用,又好又快發展等內容)

  ①(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

  ②(有利于)促進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

  ③ (有利于)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④(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⑤(有利于)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

  ⑥(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增強經濟實力

  ⑦(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⑧(有利于)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工業方面)

  ⑨(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基礎地位;促進結構調整,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城鄉一體化。 (農業方面)

  (2)從“集體”的角度組織答點。(企業、產業、農村、城鎮等)

  ①企業、經營者: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

  ②產業:有利于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調整與優化產業結構。

  ③農村、城鎮:有利于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有利于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 (3)(3)從“個體”的角度組織答點。

  ①有利于方便、豐富人民生活,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調動積極性 ,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②有利于維護公民、勞動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調動積極性。

  最后,希望育路小編整理的高考政治必背知識點對您有所幫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政治必背知識點之經濟生活”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在线点播亚洲日韩国产欧美 | 亚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