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復習資料匯編

2017-05-18 16:49:45 來源:精品學習網

  高考地理復習資料匯編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1. 等高線地形圖小專題:

  ⑴ 水庫大壩建設選擇在 河流峽谷 處,原因:

  ⒈ 地處峽谷處,利于筑壩; ⒉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運輸線路(鐵路、公路)選擇某地的理由:

  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和緩,建設周期短,投資少,施工容易。 ⑶ 確定某地為盆地,判斷理由:

  河流向中部匯集,表明地勢中間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選擇某地,原因:該地地勢較高,河水可順地勢自流。 ⑸ 選擇某地為梯田,理由:

  該地地勢平緩,坡度較小,在此開墾梯田,既擴大耕地面積,又利于水土保持,達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⑹ 登山選擇某線路,原因:該地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較小,爬坡容易。 2. 海洋資源小專題:

  ⑴ 漁業資源集中分布在 溫帶沿海大陸架海域 ,原因: ⒈ 大陸架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盛; ⒉ 寒暖流交匯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

  ⒊ 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易形成大漁場。 ⑵ 海底礦產資源分布規律: ⒈ 近岸帶的濱海砂礦:砂、貝殼等建筑材料和金屬礦產

  ⒉ 大陸架淺海海底: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硫、磷等礦產資源 ⒊ 海盆:深海錳結核 (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 鹽度和洋流小專題: ⑴ 鹽度最高的是紅海,原因:

  ⒈ 地處副熱帶海區,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⒉ 周圍是熱帶沙漠地區,缺少大河注入. ⑵ 鹽度最低的是波羅的海,原因: ⒈ 地處較高緯度,氣溫低,蒸發弱。 ⒉ 周圍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有淡水注入.

  ⑶ 巴爾喀什湖東咸西淡的原因:

  ⒈ 東部:地處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⒉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釋作用.

  ⒊ 中部窄,不利于兩邊水體交換,造成兩側鹽度差異較大。 ⑷ 世界表層海水鹽度的水平分布規律: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度和高緯度遞減。 ⑸ 判斷某洋流性質為寒(暖)流,判斷理由是:

  溫度方面:洋流流經海區溫度較同緯度其他海區低(高), 方向方面:由較高(低)緯度流向較低(高)緯度。 4. 河流及交通小專題:

  ⑴ 中國南流出境河流境內外名稱變化: 元江---------紅河 瀾滄江---------湄公河

  怒江---------薩爾溫江 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 ⑵ 西歐河流航運價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穩定,含沙量小,無冰期,航運價值大. ⑶ 俄羅斯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航運價值不大的原因: 緯度較高,封凍期長,有凌汛現象.

  ⑷ 極地航路開辟的重要意義:縮短航程,節時節能. ⑸ 我國西南地區水能豐富,主要原因是: ⒈ 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 ⒉ 地處一、二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變式:三峽地區水能豐富,主要原因是: ⒈ 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 ⒉ 地處二、三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⑹ 南昆鐵路建設的意義:

  經濟意義: ⒈ 有利于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

  ⒉ 有利于發揮鐵路對經濟輻射的作用,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⒊ 有利于開發旅游資源,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政治意義: ⒈ 有利于鞏固民族團結。 ⒉ 有利于加快西南區脫貧速度。

  ⒊ 有利于社會穩定 ;

  戰略意義: ⒈ 有利于加快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 ⒉ 有利于鞏固國防,保衛邊疆。

  ⑺ 俄羅斯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重要意義: ⒈ 加強東西部經濟聯系,促進物資交流; ⒉ 加快資源開發,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5. 地質地形小專題:

  ⑴ 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說明:

  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于溫暖濕潤地區,森林茂密,后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⑵ 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后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⑶ 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 斷塊山地 ⑹ 七大洲地形特色:

  亞 洲: ⒈ 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 ⒉ 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 洲: ⒈ 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 ⒉ 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 ⒊ 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 洲: ⒈ 歐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為主,平原面積廣大,占總面積2/3; ⒉ 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 ⒊ 冰川地形廣布

  北 美 洲: ⒈ 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⒉ 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⒊ 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

  南 美 洲: ⒈ 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 ⒉ 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3大 洋 洲: ⒈ 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

  ⒉ 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 極 洲: ⒈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⒉ 大陸冰川廣布,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⑺ 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⒈ 山區面積廣大,巖石破碎,風化嚴重; ⒉ 干濕季分明、暴雨集中; ⒊ 地殼運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育 。 人為原因:⒋ 對植被的破壞 6. 洪澇小專題:

  ⑴ 孟加拉國澇災嚴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⒈ 西南季風強盛,多暴雨,降水豐沛; ⒉ 地勢低洼,排水不暢; ⒊ 恒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在此交匯且同時進入汛期;

  人為原因: ⒋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壞較多,水土流失嚴重。 ⑵ 印度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

  西南季風強盛,或來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澇災;反之會造成旱災。 ⑶ 亞馬孫河流量大的原因:

  ⒈ 地處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壓影響,多上升氣流,降水豐沛 ⒉ 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東敞開的地形地勢,利于大西洋水汽進入 ⒊ 水汽進入內陸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⒋ 流域面積廣,地表水從三面向亞馬孫河匯集. 7. 干旱小專題:

  ⑴ 溫帶沙漠-----塔克拉瑪干(卡拉庫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陸內部,遠離海洋,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變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亞沙漠的成因:

  地處溫帶,盛行西風,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處于背風坡,降水稀少。 ⑵ 熱帶沙漠-----撒哈拉(維多利亞)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或信風控制,終年炎熱干燥。 變式:南亞塔爾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風不易到達,原始植被遭到破壞,地面缺乏植被保護。 ⑶ 智利沙漠南北狹長的原因: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地理復習資料匯編”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套图 | 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丁香五月 | 伊人成国产中国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 亚洲中文三级情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