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高三政治復習資料:文化傳承與創新

2017-05-18 17:23:07 來源:精品學習網

  在掌握住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為了提高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育路小編為大家總結了高三政治復習資料,希望大家根據這些資料來進行針對性復習。

  【單元特征】

  本單元的核心是文化發展,圍繞文化發展,對文化的傳播、繼承與創新進行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文化傳播、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文化的多樣性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文化繼承是文化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創新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文化的傳播和繼承的過程滲透著文化創新的精神。

  2010年高考我們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基本的觀點: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文化創新的途徑等。這些知識點,考試頻率高,主要是結合一些文化熱點來考查,如:2009年高考涉及到了京劇的發展、文化遺產保護、奧運會、互聯網的發展等重大熱點問

  【知識網絡】

  【考點掃描】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和文化傳播

  1.了解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2)文化多樣性的典型: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

  比較民族節日文化遺產

  區別[來源:Z#xx#k.Com][來源:Z#xx#k.Com]含義[來源:學|科|網Z|X|X|K]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來源:學科網][來源:學,科,網]在歷史、藝術或科學及審美、人種學、人類學方面有著世界意義的紀念文物、建筑物、遺跡等

  地位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意義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態度要挖掘民族節日的文化內涵要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免遭破壞

  聯系從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人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特別提示】

  1、文化多樣性不只是通過民族節日、文化遺產體現出來。

  文化有內容、形式的差異,也有性質、層次、功能的區別,這些都是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文化多樣性除了可以體現在民族節日、文化遺產中,也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民居建筑、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體現出來。

  2、不能把文化遺產等同于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并非所有的文化遺產都能成為世界遺產。文化遺產要成為世界遺產,必須通過一定的程序,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以名錄的方式確定,并給予保護。

  【深入理解】

  1.認識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要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規律,又要認識到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既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反對排斥異文化和盲目崇拜異文化的錯誤傾向。

  2.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看問題。當前,人類文化交流的速度更快,更廣,各種文化相互溝通、交流、理解與融合是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流。

  3.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使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必須對那些面臨失傳的古老民族文化進行搶救和保護,不要讓它們被歷史淘汰。

  4.經濟活動中的貿易往來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徑。體現了經濟對文化的作用。古代商旅體育事業,商貿交易活動不僅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蘊涵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過人一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

  5.由于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居住的環境不同,需要面對不同氣候、地形和水源條件,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人口規模、生產活動和社會組織會存在差異,并且影響到了他們的人生態度、習俗、藝術等方面,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異。就世界范圍而言,有中國儒家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地安人文化、中東阿拉伯文化等。就某一國家而言,如中國,則有中原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應用指導】

  (1)用文化多樣性的道理解釋奧運會中多種多樣的體育項目,風格迥異的建筑藝術,各地各民族的民族節日,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等。

  (2)在與其它國家交往時要相互尊重雙方的文化,并且利用文化的多樣性,加強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3)根據文化具有多樣性的道理,正確認識和評價我國傳統文化,克服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現象。

  2.理解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

  ②但是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的差異。

  ③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必不可少。

  【特別提示】

  文化具有多樣性,并不意味著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完全不同。文化具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

  3.理解尊重文化多樣性。

  (1)是什么――文化多樣性的構成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2)為什么――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B.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3)怎么辦――如何尊重文化多樣性?

  ①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特別提示】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并非就是承認和保護一切文化。

  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但不等于說所有文化的存在都是合理的、積極的。在當今世界,不是所有的文化都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和人類自身精神生活的發展需求,相反,一些腐朽沒落的、低級庸俗的文化現象和文化行為,將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阻礙社會的進步,對此我們要加以抵制和消除。

  4.了解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

  文化傳播途徑和方式:①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②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③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④其他: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

  【特別提示】

  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途徑與傳媒手段是一回事嗎?

  ①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途徑指的是與人們文化傳播相關聯的社會交往活動,如商業活動、文化活動、留學、聚會、旅游等。②傳媒手段是指媒體所借助的物質技術手段、工具,如書籍、電視、網絡等。③無論是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途徑,還是傳媒手段,都直接影響著文化傳播的速度、廣度和深度。

  5.了解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

  (1)含義與地位: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大眾傳媒如今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

  (2)特點:依托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6.了解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

  (1)意義: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外域文化不斷傳人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2)對策:我們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特別提示】

  1、文化交流是雙向的。

  2、文化交流對民族文化既有利也有弊。

  3、不能認為文化無國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鑒。

  第四課文化的繼承性和文化發展

  1.了解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影響。

  (1)含義:傳統文化指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2)特點:①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

  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有些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被賦予新的內涵。

  注意:這里的"穩定"是"相對穩定"而非"永恒不變",一定要把握傳統文化其"變的絕對性"與"不變的相對性"的關系。

  ③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存在差異,表現出鮮明的民族特點。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對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維系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3)影響:①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影響;傳統思想對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能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

  ②傳統文化的影響作用是雙重的,傳統文化的相應內容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起消極作用。

  2.說明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1)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

  (3)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應該自覺加以改造與剔除。

  (4)必須反對兩種錯誤態度:一是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和傳統虛無主義,二是全盤肯定的守舊主義和保守主義。

  3.理解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1)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2)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繼承對傳統文化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同時,又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3)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這就是文化傳承。"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側重于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側重于對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是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4.了解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包括: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最大因素)、②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內在因素)、③思想運動催生社會,促進文化發展(助推器)、④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注意:影響文化發展的根本因素是實踐。

  5.理解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3)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

  (4)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第五課文化創新

  1.理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不可能作出有價值的文化創造。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3)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4)社會實踐是檢驗文化創新成果的標準。

  (5)推動社會實踐和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補:文化創新的主體

  人民群眾從來就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2.理解文化創新的意義。

  (1)文化創新的作用,既表現為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又表現為不斷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進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

  (3)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3.理解創新與繼承的關系。

  (1)文化創新的過程,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過程。

  (2)著眼于文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3)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特別提示】

  (1)文化創新既要繼承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二者并不矛盾。

  文化創新必須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性繼承,否則就會推動文化創新的根基;只有體現時代精神,才能使文化創新成為現實,否則文化就會停滯不前。

  (2)文化創新的根基和文化創新的基礎是不是一回事?

  二者不是一回事。文化創新的根基是傳統文化;文化創新的基礎是社會實踐。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必須建立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

  【應用指導】

  1.嘗試進行文藝創作,體會調查研究與體驗生活對文藝創作的重要意義。

  2.結合教材中學過的優秀文章,分析它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認識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所起的作用。

  3.結合北京奧運會徽、主題、宣傳口號等實例,分析文化創新的意義。

  4.結合我國與其它國家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交往活動,認識文化交流與創新對于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4.理解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

  (1)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2)在文化交流、借鑒融合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既要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又要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錯誤傾向。

  總結歸納: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1)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著眼于文化的繼承,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3)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

  通過這些高三政治復習資料,希望幫助大家對政治有更好更全面的了解。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北京高考高三政治復習資料:文化傳承與創新”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本大道 | 最新日本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天天久久精品视频 | 日产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