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指導:高考記敘文興波九大技法
"高考語文作文指導:高考記敘文興波九大技法"一文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一、懸念法。
懸念,在古典小說里稱為“扣子”或“關子”,即設置疑團,不作解答,借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通俗地說,它是在情節發展中設置謎面,使讀者產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適當的時機揭開謎底。課文《一碗陽春面》就是范例。文章開篇,寫大年三十深夜十二點,母子三人來到北海亭面館吃面。這么晚了才來,而且是吃一碗,這一情節足以引起讀者的好奇。接下來寫一年后他們二吃陽春面,作者仍然沒有揭開謎底。再寫一年后他們三吃陽春面,時間、地點、人物依舊,陽春面變成了兩碗,這又是為什么?讀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得按捺不住時,小說恰到好處地通過母子三人的對話交代了他們所遭遇的厄運。但作者還嫌懸念設置得不夠充分,往下是寫母子三人十年沒有來吃面,由此設下了新的懸念:他們為什么沒來?他們的命運怎樣了?直到篇末,讀者緊懸的一顆心才放下,為主人公戰勝厄運而歡欣。由于懸念扣人心弦,全文顯得曲折有致。
二、誤會法。
就是借助人物之間的各種誤會造成一定的矛盾沖突,從而鋪排情節。如《紅樓夢》中寫到,賈寶玉從父親那里回來了,此事是吉是兇,黛玉放心不下,便來看望寶玉。這時剛巧寶釵已在寶玉的院里了。黛玉叩門,院里的晴雯以為來的是丫鬟,又因與碧痕拌了嘴,心里正有火氣,加上寶釵來訪心中更是不快,于是聽到有人敲門便不加理會。黛玉再敲門,晴雯索性拒絕:“憑你是誰,二爺吩咐了,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黛玉被拒之門外,自然對寶玉產生了誤會。接著,她又在墻角邊看到寶玉送寶釵出門,越發氣惱,越發悲戚。這樣,直接牽制并引發出下文黛玉以殘花自況、荷鋤葬花和桃花坡上寶黛二人見面和解的情節,引起了讀者的心理期待,揣測寶黛的愛情糾葛和黛玉的命運歸宿。
三、巧合法。
一部《三國演義》、一部《水滸傳》,究竟寫了多少巧合,那是難以數清的。正是這個原因,“無巧不成書”幾乎成了過去說書人的口頭禪。沒有巧合,就沒有故事;要想引人入勝,設置巧合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技法。如課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就安排了許多巧合。篇首寫林教頭巧遇李小二,為下文寫李小二知恩圖報埋下伏筆。后寫李小二巧遇陸虞侯,牽出林沖上街買刀準備復仇的情節。再寫草料場巧遇大風雪。正是風大雪緊,林沖才被迫到山神廟安身;正是風大雪緊,林沖進了山神廟,才用大石頭頂住廟門,從而聽到了仇人的談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忍無可忍,憤而殺敵,實現了性格上的質的飛躍。整篇課文,連設巧合,環環相扣,推動著情節發展。
四、抑揚法。
這是組織篇章造就轉折形成波瀾的又一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揚,也可以是先揚后抑。如課文《瑣憶》就是先抑后揚。作者回憶魯迅開始使用了抑筆,說魯迅“多疑”、“世故”、“脾氣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的回憶,則逐一解除了先前的這種誤解,推翻了聽來的別人的議論。原來,魯迅對青年平易近人,親切熱情,從不使用教訓口吻;而對那些攀附闊老的奴才、偽裝的道學者等,那確實是很有“脾氣”、也很愛“罵人”的。這樣,文章前后抑揚的呼應,形成了覆蓋全文的波瀾,增強了表達效果。
五、虛實法。
正面直接寫叫實寫,側面間接寫叫虛寫,虛寫為實寫服務。文章要以實帶虛,虛中見實,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又一個波瀾。如《藤野先生》主要敘述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但開頭三小節沒有直接去寫,而是奇峰突起,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刻畫了清國留學“逛公園、學跳舞”的思想腐朽、不學無術的丑惡形象。魯迅對東京的失望,實際上是為中國人的麻木而痛心,從側面表露了作者不甘同流合污、不與之為伍的愛國之情。又如《荷花淀》,實寫水生嫂和水生的對話,虛寫水生他們報名參加“地區隊”;實寫荷花淀幾個青年婦女翻身跳下水的緊張場景,虛寫參軍的戰士們緊張迎敵的表現。這樣,以實顯虛,以虛映實,青年婦女的戰斗生活得到生動的刻畫,而青年男子的戰斗作用也由此表現得富有情趣。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語文作文指導:高考記敘文興波九大技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