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語言表達準確、生動、得體
"高考語文復習:語言表達準確、生動、得體"一文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考點透析】
本考點同“選用、仿用、變換句式”“正確運用修辭方法”和“擴展語句與壓縮語段”等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相互滲透。題型主要有選擇填空、簡析評價、改寫修正、擬句擴句和短文寫作五種。
“準確”指在正確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礎上,把握句段的關鍵信息、內容要點、中心思想,按照題目的要求,使詞語運用、句式選擇、語氣選擇等方面完全符合表達目的。準確,在語言運用試題的各種題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語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確地運用謙尊稱呼,準確表達褒貶感情,準確表達喜怒哀樂的心理狀態,正確使用口語、書面語,準確表達范圍大小、程度深淺等等。
“鮮明”是指色彩分明,觀點明確。表達的觀點要明確而不含糊;表達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簡而言之,鮮明就是要明確合理地表情達意。本考點一般出現在概括,修改病句,擬制廣告詞,邀請信,勸告勉勵,請托拒絕以及致辭演講稿等需要表明觀點態度的題型中,或出現在描繪場景、仿寫擴寫改寫語句的試題中。
“生動”就是表達能充分調動人們的形象思維,使表達具體形象可感。生動的考查在簡明得體、選用仿用變換句式、壓縮與擴展和修改病句等題目中均有體現。
“簡明”是“簡要”“明白”。使對方能夠明白無誤地理解,不會產生歧義。此點可以落實在病句中考,也常和壓縮語段、語法的綜合修改、修辭、連貫等一起考。
“連貫”是表達中句間排列組合的規則,以及加強語言聯系與銜接通暢的方法。它的三個條件是:(1)統一的話題;(2)合理的句序;(3)語言的銜接與呼應。高考常常從補充語段中留出部分的語句的角度設置客觀題,還常常與語句的擴展、句式的仿寫及變換等要求交叉設置主觀題,是考查的熱點。
“得體”,就是指能根據語境條件恰當地使用語言,即用語能跟據表達的目的、對象、場合、方式的差異來調整,與語境保持和諧一致,分寸得當。常結合具體生動的語境來考查,也是考查的熱點。
應考方法盤點
1、準確
指能夠準確運用語句傳遞思想情感,辨別詞語使用的優劣。“準確”是從語言運用的角度來講的,指用詞造句要能恰當地表達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辨析同義詞,吃準詞語的內涵和外延,準確把握詞語的分寸,做到用詞妥帖,大小合適,輕重合宜;要注意按照詞義范圍的大小和程度的輕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顛倒詞序;要注意適當添加修飾性或限制性詞語,準確地表達出作者的本意。具體要求是:
(1)符合特定的情境。
如: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其中“扶”“失”字用得相當準確。“扶”字把“輕風”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繪出了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給人以柔美之感。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滿大地,梅花自然沒有白天那么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用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2)符合事理及對象。即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確地運用謙尊稱呼。
(3)正確使用口語、書面語。書面語莊重典雅,口語則通俗易懂。它們并無優劣之分,只是使用的場合不同而已。口語書面語的轉化,復述或轉述的重點的轉化,還要注意轉述時間、地點、對象等具體情況。
(4)準確表達范圍、程度及心理。
如:有一個貝殼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幾千種遠東出產的貝殼。
“收集”用得不準。句中有“花了幾十年的心血”,找尋的程度應該很高,所以,用“搜集”才準確。
又如: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更”字用得準確,寫出了詩人越走近家鄉,越是擔心家里的變故超乎想象的惶恐心理。能準確表達褒貶感情,準確表達喜怒哀樂的心理狀態。
此外,還要注意用詞的規范、語序的順暢、句子的完整等語法規范。
2、鮮明
指在不同語境中詞語、句式等變化更有效、妥帖地表達,準確地傳遞本意。“鮮明”是指用詞造句都能明白、確切地表達思想感情,不模棱兩可,不含糊其辭。要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要注意精心選擇不同色彩的詞和不同語氣的句子,把自己的褒貶好惡清楚明了地表達出來;要注意語言通俗明白,不生造詞語,不用冷僻詞語,不隨便使用文言詞和文言句式;要注意盡量用簡潔明快的短句,不隨便使用結構復雜、晦澀難懂的長句。具體要求是:
(1)精確選用詞語。
在選用詞語方面,尤其是對動詞、形容詞、副詞的選用。不要使用諸如“可能”“大概”“也許”“左右”等不確定的詞來表明態度與觀點。多使用“堅決反對”“完全錯誤”“決不能這樣”等的詞語來表明自己所持的鮮明的態度。
感情色彩詞語的選用。在表達時,自己不同的態度與感情,可以通過選擇詞義的褒貶來實現。感情色彩鮮明的褒貶義詞語可以增強語言表達的效果,那些感情色彩不鮮明的中性詞,只要結合好語境,同樣也可以具有強烈的效果,增加語言表達的鮮明特點。表達時如果能做到色彩鮮明,則可以突出所要表達的事物特征。因為顏色可以給人以最快的刺激,也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如《憶江南》(唐?白居易)中的“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僅用兩句就說明了朝霞出現在東方時,江邊的花兒比火焰還紅,春天到來后,江水就像草那樣碧綠。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鮮明的江南風景畫面。
(2)恰當選用句式。
在語言表達中,注意句式的變換,一定的句式表露一定的感情,句式變了,句意也會產生新的變化。如用肯定的語氣來表明觀點,還可以選用雙重否定,反問句式來加強語氣,使自己觀點的表明更加鮮明而強烈。注意整句與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齊,聲音和諧,氣勢貫通,意義鮮明,適合于表達豐富的感情,能給人以深刻而鮮明的印象。另外,如能恰當地使用反問、排比、對偶,也能增強語言的鮮明感。
3、生動
指形象鮮明感人,能運用修辭、句式等手法使語言的表達更生動。“生動”指具體形象,新鮮活潑,能使人感動。生動,往往是以準確、鮮明為前提的。有時做到了準確、鮮明也就做到了生動感人,而離開了準確、鮮明去片面追求生動,就會給人矯揉造作、華而不實之感。要注意恰當使用動詞、形容詞,從形聲色等方面對事物進行形象的描摹,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要注意運用比喻、擬人、借代、夸張、雙關等修辭方法,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和靈動性,增加語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要注意句式的整齊勻稱,講究音節的押韻和諧,力求語言的聲律美,讓人讀起來上口,聽起來悅耳。
描寫事物,狀形則形象畢現,繪色則色彩鮮明,摹聲則聲聲真切;抒情則慷慨激昂,深沉柔婉。說理,則舉例引用、可比喻象征,形象生動。總之,生動的語言應該達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境,如感其情的生動活潑的效果。
具體要求是:
(1)恰當選用詞語。
使用表現力強的詞語。使用的詞語具有生動傳神的表現力,把詞語用活。宋祈的《玉樓春》詞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中運用了通感手法,一個“鬧”字使視覺和聽覺得到溝通,生動逼真地寫出了枝頭繁花競放,蜂蝶紛飛,春意盎然,活靈活現的景象。
使用色彩濃重的詞語。這里主要指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詞語的語體色彩。例如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中,屈原的女侍嬋娟有一段痛斥宋玉投靠南后,背叛老師的話。臺詞本來是:“宋玉,我特別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演出后有人建議郭老將“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改成“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郭老拍手叫好。好在哪里?原稿是不帶感情的判斷句,“是”改成了“這”與“你”“沒骨氣的文人”組句后便帶上嬋娟強烈的感情色彩,罵得痛快淋漓,感情的抒發卻較原來強烈得多了。
(2)恰當選用句式。語言表達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就有不同的表達效果。在句式的選擇中,應注意特殊句式、常用句式、長句短句、排句偶句、陳述句與疑問句的穿插交錯,注意語句的整散、錯綜變化、語氣、倒裝等方面。如:
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么?
第三分句本可寫成“寫文章做演說也要看讀者看聽眾”,但作者卻換用反問句式,形成整散結合,同中見異的修辭效果,使語言顯得活潑多姿。
(3)恰當使用修辭手法。
語言表達生動就應該選擇那些具體的、形象的、新鮮的、內涵豐富的和能夠調動人的感官體驗的詞語。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更生動、準確、鮮明,增強語勢。如比喻是為更形象生動;比擬是把事物人格化,使描繪對象色彩鮮明、生動形象,表意豐富;排比可加強語勢,充實內容,加重感情;反問為了強調;夸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以加強語氣,烘托氣氛,增強聯想,增強表達效果;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借代是用事物相關的東西來代替該事物。如:
一張枯葉飄落在蘇比的膝頭,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杰克對麥迪生廣場的老住戶很客氣,每年光臨之前,總要先打個招呼。(歐?亨利《警察與贊美詩》)
語段中把“枯葉”比做“名片”,生動新穎,把冬天擬人化,使它具有人情味,富有幽默感,正好體現出蘇比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冬季寓所而并不畏懼冬天的心情。
4、簡明
指能夠刪掉贅余的語句,消除歧義,做到簡要明晰。“簡”反映了量的要求,就是表達盡可能簡潔;“明”是對表達效果的要求。“簡明”的考查主要有刪改所提供的材料中有重復的文字和無關的信息、變換原語言材料的語體和辨析有歧義的語句,常結合語病的辨析以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具體操作中要避免晦澀、歧義、啰嗦,做到井井有條,表達清晰。具體要求是:
(1)去次留主:此法常要求考生用簡明的語言表達原文的意思。考生要善于找到所給語段的中心句、關鍵句,以次作為答案的核心內容,刪除無關的語句。
(2)辨識歧義:要注意表達時不出歧義,使意思表達得簡要明白,避免誤解,實際上強調的是語言的清晰性,解答簡明題時要本著“必須保留”原則,可有可無的就無。答題時可從句中有多義詞、指代不明、重音不明、切分不明、關系不清等角度辨識。
(3)刪除繁冗:多出現在改錯題里。找到題目中的重復、繁冗的詞語并刪除掉。
5、連貫
指能夠調整語句之間的順序,注意前后照應和銜接。“連貫”是表達中句與句之間排列的規則以及加強語言聯系與銜接通暢的方法。要保持語言連貫,需要兼顧話題、句序和語言的運用三個方面。能調整詞與詞、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做到話題統一,鮮明地表達一個中心意思;句序合理,連接緊密妥帖;注意前后銜接與呼應,語氣通達,文氣流暢。具體要求是:
(1)話題要保持統一。一個長的句子或者一個句群,只有話題統一,中心才能明確,語意才能暢達,表達才能連貫。話題往往就是主語,在連續表述中,不要輕易改變主語。
例如:“今年是農歷癸未年,為我國傳統的生肖年羊年。羊在十二生肖中列第八位。所有生肖中最富溫情的屬相是羊,它溫順并帶有些許羞澀的性情,惹人喜愛。”“羊在十二生肖中列第八位”中話題是“羊”,“它溫順并帶有些許羞澀的性情,惹人喜愛”中話題是“它(即”羊”)”,而原句中卻插入了一個話題“屬相”,宜改成“羊是所有生肖中最富溫情的屬相……”。
(2)表述角度要一致。語言表達中,表述的角度應該前后一致。角度(時間角度、空間角度、人稱角度)一致,語言才能連貫。
例如:“他童年時候討過飯,少年時候在財東馬房里睡過覺,青年時候又在秦嶺荒山里混過日子,簡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難。他覺得照黨的指示給群眾辦事,受苦也是享受。”(柳青《創業史》)前一句的三個分句都從時間角度來表述,前后兩句又都以“他”為表述角度,語氣連貫,語意暢達。如果不注意語言表述的角度,一會兒以“我”為觀察的主體,一會兒又以“他”為敘述的主體,或者一會兒說“天”,一會兒談“地”,表述角度不斷變換,就會影響語言的連貫。
(3)語境要和諧一致。主要是指寫景性的文字,要注意分析景物、情調、寫法等方面的特點。景物,有遠近動靜的不同;色彩,有鮮明暗淡的區別;氣氛,有熱烈冷清之分;視角,有高低俯仰之異。這些必須和諧一致,句子才能連貫。
(4)保持合理的句序。而要使句序合理,條理清晰,句子間就必須講究順序。常見的句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由特殊到一般、由總到分、由重到輕、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也可以倒過來)。
如: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戲酒姑娘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這一語段就是以時間順序“日暮——夜里(有人活動)——更深人靜——第二天的早晨”進行排序的。
6、得體
指能夠恰當地使用語言,體現語境和語體的要求。“得體”就是根據語境條件使用語言,即根據內部語境(上下文文體、句式、語言間的搭配和使用習慣等)和外部語境(語言交際的各種情境條件,如說話的目的、場合,需要表達的方式,發話者的身份、職業、處境,受話者的年齡、經歷、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選用恰當的語句來表情達意,這是比“簡明、連貫”更高一層的要求。具體要求是:
(1)要考慮對象,即根據不同交際對象的社會背景、文化修養、語言習慣等采用相應的語言形式。
(2)要考慮場合,在不同場合(如正式場合、工作場合、日常生活、娛樂場所等)采用不同的語言形式。
(3)要考慮目的,目的不同,語言表達自然有別。如廣播稿是念給人聽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語,不容易引起歧義的詞和生僻的詞等。再如失物招領啟事語言要簡潔,尋物啟事語言要較詳細等。
(4)要考慮表達方式,表達方式的差異主要指不同語體所用的表達方式不同。語體分談話語體和書面語體兩大類。談話語體包括日常談話、演講、辯論等;書面語體分為文學語體、政論語體、科學語體、事務語體等。
語言得體涉及的面較廣,它不僅是語言形式問題,也和人的思想水平、道德修養、知識背景、情感氣質等因素有關。要使自己的語言得體,對以上各方面都不能忽視。
備考簡料清點
常用的敬詞、謙詞、雅語舉例
(一)敬詞
1.“拜”字族
拜讀:讀對方作品。拜會:和對方見面。
拜望:看望或探望對方。拜托:請對方幫忙。
2.“奉”字族
奉告:告訴對方。奉還:對方的物品歸還。
奉送:贈送對方禮物。
3.“高”字族
高就:詢問對方在哪里工作。高齡、高壽:指老人家年齡。
高見:指對方的見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結成親戚。
高堂:稱對方父母。高足:稱對方的學生或徒弟。
4.“貴”字族
貴姓:詢問對方的姓。貴庚:詢問對方的年齡。
貴恙:稱對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贈:指對方贈予(財物)。惠存:多用于送對方相片、書籍等紀念品。
惠顧:商家稱顧客到來。惠臨:指對方到自己這里來。
惠允: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
令媛:尊稱對方女兒。令愛:尊稱對方女兒。
令郎:尊稱對方的兒子。
7.“寶”字族
寶號:稱對方的店鋪。寶眷:稱對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別人批評指正。呈報:指用公文向上級報告。
呈請:指用公文向上級請示。
9.“垂”字族
垂問:表示別人(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詢問。
垂愛:稱對方(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愛護(多用于書信)。
垂詢:稱對方(多指顧客)對本企業事務的詢問。
10.“光”字族
光臨:稱對方到來。光顧:商家多用以歡迎顧客。
11.其他敬詞
壁還:用于歸還對方物品。俯就:請對方同意擔任某一職務。
斧正:請對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對方。
借問:用于向別人打聽事情。千金:稱別人的女兒
雅正:把自己的書畫等送人時表示請對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對方表示感謝。
華誕:稱對方的生日。海涵:稱對方寫的字或畫的畫。
(二)謙詞
1.“家”字族
用于對別人稱比自己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屬。
家父、家嚴:稱自己的父親。家慈:稱自己的母親。
家兄:稱自己的兄長。
2.“舍”字族
用于對別人稱比自己輩分低或年齡小的親屬。
舍侄:稱自己的侄子。舍弟:稱自己的弟弟。
舍親:稱自己的親人。舍間:謙稱自己的家,也稱“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謙稱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見。
鄙見:自己的見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自己的見解。
5.“敝”字族
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
敝校:謙稱自己的學校。
6.“拙”字族
拙筆:謙稱自己的父親或書畫。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
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7.“小”字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
敢問:用于向對方詢問問題。敢請:用于請求對方做某事。
敢煩:用于麻煩對方做某事。
9.“見”字族
見教:客套話,指教(我)。見諒:客套話,表示請人諒解。
10.其他謙詞
久違:好久沒見。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見面時說)。
錯愛:表示感謝對方的關心、愛護。芻蕘之見:稱自己淺陋的看法。
過獎、過譽:用于自己受到表揚或夸獎。寒門:稱自己貧寒的家庭。
寒舍:謙辭,稱自己的家。馬齒徒增:稱自己白白增長年歲。
涂鴉:稱自己字寫得不好或畫畫得不好。
(三)雅語
1.生活雅語
請人原諒說“包涵”,求人幫忙說“勞駕”,向人提問說“請教”。
得人惠顧說“借光”,無暇陪同說“失陪”,歸還物品說“奉還”。
需要考慮說“斟酌”,請人勿送說“留步”,對方到場說“光臨”。
未及迎接說“失迎”,請人接受說“笑納”,祝人健康說“保重”,接受好意說“領情”。
2.“別”之雅語:
分手辭別曰“告別”握手告辭曰“握別”拱手辭別曰“揖別”。
揮手告辭曰“揮別”親吻離去曰“吻別”叩拜辭行曰“拜別”。
設宴送行曰“餞別”,致謝告辭曰“謝別”,臨別贈禮曰“贈別”。
離別留言曰“留別”前往送行曰“送別”丟開離去曰“拋別”。
不愿分別曰“惜別”、“戀別”長久分別曰“闊別”、“長別”分別曰“永別”、“訣別”。
3.“筆”之雅語
開始寫作叫“動筆”,提筆撰文和作畫叫“命筆”,輕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筆”,寫作過程的中斷叫“輟筆”,文章臃腫的文字叫“贅筆”,個人親自動手寫叫“親筆”,對上寫信的謙稱叫“謹筆”,本人口授他人寫叫“代筆”,對下寫信的謙稱叫“草筆”,文章韻味風格叫“文筆”,皇帝書寫的文字叫“御筆”。
在前段文章中為后段文章埋伏的線索叫“伏筆”,讀后感寫的文字叫“隨筆”,與題旨無關的話叫“閑筆”,結束后補充文字的話叫“余筆”,細致的文字繪畫叫“工筆”,請人書畫的稿酬叫“潤筆”,無聊庸俗的文字叫“歪筆”,動手擬訂集體名義的文稿叫“執筆”,文章寫得好的地方叫“妙筆”,練習性的寫作叫“練筆”,愉快地作文或作畫叫“欣然命筆”,好的文章或語句叫“成功之筆”。
4.其他雅語
勞駕:用于請別人做事或讓路。
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時,客人請主人不要送出去。
托福:依賴別人的富氣使自己幸運。
割愛:放棄心愛的東西(婉辭)。
更衣:婉辭,上廁所。
借光:客套話,用于請別人給自己方便或向人詢問。
進言:向人提意見(尊敬或客氣的口氣),如“向您進一言”“大膽進言”。
考點對應直練——準確、鮮明、生動
(責任編輯:郭峰)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