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高考數學卷解析(考試院版)
2017年高考數學試卷(北京卷),以《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和《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數學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和模塊學習要求(試行)》以及《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考試說明》為依據,在命題的整體思路、試卷設計、試題風格以及整體難度等方面,既保持相對穩定,又有適度變化,體現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適當注意到文理科學生的不同特點,同時關注到作為公民對數學所必備的共同基礎,以及新高考改革趨勢;既體現了高考的選拔功能,又在引導中學數學教學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
試題具有以下特點:
1.立德樹人,體現數學核心素養與數學文化
通過數學的學習,獲得終身發展所必備的數學核心素養和意志品格,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也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高考數學命題既要關注對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更要關注學生終身發展所需要的數學核心素養。
試卷多處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考查了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借助理科7題和16題,文科6題和18題考查學生的直觀想象,借助理科17題和文科17題考查學生數據分析和數學建模等數學核心素養。
抽象、推理和建模是數學的基本思想,也是數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根據數學學科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和提升數學抽象能力、感悟抽象的數學與鮮活的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系,體驗數學模型思想,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例如:理科20題來源于優化理論的一個算法,但并不需要學生掌握超出課程標準要求之外的數學知識,考查的是學生通過中學階段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正確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在邏輯推理的基礎上,從具體中進行數學符號化表征的能力。要求考生有比較全面和扎實的數學基礎,具有較高的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較好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和數學建模等素養。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對科學理性精神的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數學教育需要體現價值觀人生觀的正確導向功能。
例如:文理13題是一道開放型試題,答案不唯一,要求學生能通過一個反例證偽,培養學生批判質疑的科學態度。
教育部2017年新修訂的《考試大綱(數學)》中增加了數學文化的考查要求。文理8題中選擇了傳統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符號--圍棋,從數學的視角欣賞和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強化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深入發掘中國文化內涵,講好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