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高考評卷學科大組長分析高考數學試卷
6月8日,我省2017高考順利結束。高考結束后,我省語文、數學、外語、文綜、理綜五大高考學科評卷組組長第一時間就今年我省高考試卷進行了分析。
數 學
游泰杰 教授
2017年貴州高考數學科試題以立德樹人,服務高校人才選拔,導引中學數學教學為命題出發點,加強對理性思維的考查,突出對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
試題關注社會發展,引導考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富有時代氣息。試卷緊扣考試大綱,立足基礎知識,考查主干內容,注重能力立意,突出通性通法,結構保持穩定,難易適度,各種難度的試題比例適當,無偏題怪題。
一、重視通性通法的考查,體現基礎性
2017年試卷以數學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思想方法為考查重點,注重對數學通性通法的考查。考查時從學科整體意義和思想價值的高度立意,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檢測考生對數學知識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如:文、理科數學第2題考查復數的四則運算、幾何意義等基本知識;文科數學第13題,考查平面向量及其坐標表示、向量數量積及其幾何意義,要求考生能將向量垂直幾何直觀地用向量數量積表示,試題以考生熟悉、常見的方式呈現,體現基礎性;如理科數學第8題、文科數學第9題考查圓柱和球的相關概念,考查了考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理科數學第3題等試題考查了統計與概率的思想,第12題等試題考查了數形結合的思想,第21題等試題考查了分類與整合的思想。
二、加強理性思維考查,突出選拔性
2017年修訂后的數學科考試大綱削枝強干,加強主體內容,強調理性思維。2017年高考充分發揮數學思維學科的特點,加強理性思維的考查,把考查邏輯推理能力作為命題的首要任務,運用數學知識作為載體,考查考生縝密思維、嚴格推理能力。命題時采取分步設問、梯次遞進的方式,設計不同層次的試題,區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創新題目設計,運用日常生活語言和情境考查邏輯推理能力,對考生邏輯推理能力的考查更加真實、有效。充分考慮到考生數學能力的個體差異,絕大多數試題的解答方法、思維方式不是唯一,而是多種多樣。一題多解,給考生提供了較大的發揮空間。這樣通過方法的選擇、解題時間的長短,甄別出考生能力的差異,達到精確區分考生的目的。如理科數學第15題、文科數學第16題以分段函數為載體、考查分類討論、函數、方程與不等式及數形結合思想,邏輯推理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理科數學第20題考查直線、圓與拋物線的綜合應用,文科數學第17題考查數列中的邏輯推理能力。
三、加強應用能力考查,增強實踐性
2017年數學科高考貫徹高考內容改革的要求,加強應用性,緊密結合社會實際,以考生現實生活的問題為背景設置試題,要求考生應用數學原理和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巨大作用和應用價值,體現了高考改革中加強應用性、實踐性的特點。2017年數學試卷采用大題、小題結合的方式,全面、深入考查應用能力。如文、理科數學第3題考查圖形的識別,根據圖形提取有用信息,應用情景豐富,貼近考生,貼近生活,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體現了數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對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理性思維進行了全方面的考查。文、理科數學第18題,在大數據背景下,體現實際應用背景和數學的應用價值,反映了當前全民創業、大眾創新的現實,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文科數學反映了最為基本的追求:利潤大于零,而理科數學則反映了科學追求的價值:求數學期望的最大值。
四、重視核心素養考查,凸顯創新性
我國高中數學課程中提出六個數學核心素養,分別是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這些數學核心素養在2017數學卷中都有較好的體現。如文、理科數學第18題,就能較好地反映出考生的數學建模、數據分析、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等數學素養。如文科數學第5題、理科數學第13題考查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幾何意義,能準確畫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的平面區域,確定目標函數最優解(或取值范圍)。
試卷穩中有變,穩中有創新。設問方式、試題素材、試題的解決方案等方面都在追求創新。如文、理科數學第3題、理科數學第6題,要求在備選項中找到錯誤結論。文、理科數學第19題第(2)問考查降維思想,將體積比轉化為線段之比,該題就迎刃而解。
2017年我省高考數學試卷體現了考試內容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等特點。試題堅持能力立意的命題原則,體現了對“核心素養”的考查,體現了數學的理性思維和科學價值,有利于高校選拔優秀人才,有利于引導中學數學教學。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貴州高考評卷學科大組長分析高考數學試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