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分考生談成功5大“秘訣”
如何使用教輔書
如何學習、如何使用教輔書?這些都是大家最想從這些成功學子們身上了解的東西。今年考進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的鐘同學認為,現在參考書鋪天蓋地,“擇二三本即可,過多則徒然浪費精力”,其中文科生更需要注重課本知識。理科生張佳文則認為,不同復習階段應選擇、使用不同的參考書——高三上學期應選擇側重于“看”的參考書,高三下學期則應
選擇側重于“做”的參考書。一旦遇到自己感到不錯的參考書,還可以多復習幾遍。
錯題集讓你少犯錯
“高手”們幾乎有一本相同的“學習經”,就是他們平時積累的錯題、經典題集。考入清華大學的王宵慧3年高中生涯積累了3大本厚厚的英語錯題,去北京之前她感慨道,那里面無處不是她的心血!事實上,“本本主義”反應了他們對學習的正確態度:打好堅固的學習基礎,盡量減少自己的學習“軟肋”。“高手”的本領并非天生,文科考生姜黎明今年高考取得561的高分,他坦承自己在高三下學期時,150分的數學試卷曾只考了60分!但正是由于對基礎知識不斷加固,他最終進入了復旦大學。
切記“玩物喪志”
高三的學生畢竟還是孩子,緊張的復習中,有些人往往會上網沖浪以減輕壓力。今年考進浙江大學的張同學說,“我也曾在上課時打開電腦玩游戲,還有上網聊天。幸虧我自制力很好。”他說他有好幾個同學都很聰明,但就誤在電腦游戲上,在這方面花了太多的時間。“培養起自制力其實也不難,比方說,每隔一段時間學校會專門給出一節課隨便我們怎么玩電腦,游戲還有聊天都不管,我就對自己說,隨便玩的時候就隨便玩,不讓玩了就一定要不玩。”
他說只有自己管住自己才是真的,不然的話,學校不讓上網,照樣可以出去泡網吧。
寬松的家庭易出人才
記者注意到,多數高分考生談論起自己的家庭時喜歡用“寬松”這個詞。一名考進交大的成功學子說,她真感謝她爸爸每晚上都要喝點啤酒,“喝點酒總要有一個多小時吧,我、爸爸、還有媽媽,就在這一個小時內胡侃神聊。”她回憶說也許就是因為每天都有交流,她感覺她的父母很了解她,“這么了解我,當然不會給我下指標了,所以我長這么大,沒壓力。”說出來也許很難讓人相信,這個乖巧女孩在成長的道路上竟然沒有過煩惱,“一方面我什么事都可以和父母說,另一方面,父母又教會我放松自己,他們常帶我出去走走見見世面呢。”她很得意地講,她上幼兒園時就去過了廈門和深圳。
“成大事以小心”
考試中發揮很重要,一些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但最后的高考成績卻不甚理想,他們往往將此歸納為自己發揮失常。但高考取得576分的原交大附中學生姚煒認為,“戰爭的成敗在于最后5分鐘的堅持,這種堅持更多是心理上的堅持,一種冷靜、清醒的堅持。你要清楚自己還需要什么,而未必要挑燈夜戰的形式。最后一個月,乃至最后幾天的良好安排,就可能有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他用一句“成大事以小心”來概括自己的成功經驗。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