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專業找工難 高考生你選好專業了嗎(組圖)

逛了一天的招聘會,未有合適的崗位,一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眉頭緊鎖。通訊員莫成攝

雖然競爭比例高達60∶1,不少畢業生仍搶著填寫報名表。通訊員莫成攝
12月以來,武漢相繼舉行多場針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招聘會。連日來,在招聘現場,記者對幾個傳統熱門專業畢業生進行跟蹤,全程記錄傳統熱門專業畢業生的求職過程。調查
|
專家就此提醒:家長在孩子填報志愿時,應注意當下的熱門只能作為參考,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人潛力才是填報志愿的最初出發點。
【現場】找不到一個對口崗位
12月10日,武漢科技會展中心,晨報聯辦的2006年畢業生供需見面會本科生專場在此舉行,200多家用人單位吸引了近萬名畢業生前來趕場。
李源泉是武漢某“211”高校法學專業大四學生。此次招聘會,小李只帶了五份簡歷。“之前我跑過很多招聘會,招法學專業的很少,今天來碰碰運氣。”
一上午,從第一個用人單位展臺到最后一個,小李未發現一個專業對口的崗位。僅有的一個需要法律專業的用人單位,聲稱本崗位只招法碩,本科生謝絕投簡歷。
“原打算進學校的,但現在看來沒戲了。學校招法學的很少,且一般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
整個招聘會,李源泉沒有找到一個與法律專業對口的崗位。
全班只有一人找到工作
武昌某高校新聞專業王亮告訴記者,全班20多人當中,僅一名男同學已與用人單位簽約,小部分同學考研,大部分同學拿著實習作品,紛紛“北上”“南下”找工作。
小王介紹,很多同學都從去年畢業的學長那里,對本專業就業形勢有一定的了解。“新聞專業畢業生就業面相對較窄,而且新聞單位入行門檻越來越高,省級以上的媒體大都把目光鎖定在碩士身上,不少同學早在大二、大三時就已作好考研的準備。”
據稱,該校新聞專業應屆本科畢業生共200多人,目前找到了工作的并不多。
【現狀】
競爭比例高達60∶1
招聘會上,大部分單位都是理工類企業,各類公司、企業占了近九成。計算機、法學、新聞學、財會、管理等傳統熱門專業畢業生在此次招聘會上遭冷遇。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的崗位如會計學、法學類專業,一個崗位竟然有60人前來競爭。而市場需求較大的專業機械、土木工程、農林類等專業人才十分欠缺。
綿陽師范學院負責招生的楊老師表示,在今年的招聘中,經濟、管理、計算機等專業“人滿為患”,而英語、數學等基礎學科人才很短缺。
記者在九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欄上看到,農林類包括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園藝等需求量為130人,而財會類(財務管理、會計)只招10人,經濟類(金融、財經專業)只要2人。
傳統熱門專業走下坡
市人才市場部部長竇煒列了這樣一組數據:綜合幾個月情況,需求量較大的五個專業為營銷、計算機、通信、教育、機械;需求量較少的專業為財會、金融、貿易等。教育、機械等專業學生供不應求,平均供需比例為1∶1.5,而計算機、財會供需比例最高達3∶1。
“傳統熱門專業在人才市場中,漸走下坡路。”竇煒稱,即使IT類人才需求量仍較大,但對于計算機專業龐大的畢業生隊伍來說,所能提供的崗位并不多。
竇煒介紹,研究生大肆擴招后,對傳統熱門專業的本科生沖擊很大。很多用人單位隨之把“胃口”調高,使得原本不景氣的傳統熱門專業,更加雪上加霜。
省人才市場部副部長舒欣介紹,近五年,傳統熱門專業主要集中在財會、計算機、法律、管理、英語、新聞等社科類專業。但就用人單位的需求來看,理工類畢業生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舒欣稱,五年前,化工、材料、食品安全等專業畢業生在招聘會中完全找不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而現在這些專業畢業生絕對走俏,每人手里都攥著好幾份協議書。
【出路】
專業結構需調整
“高校專業的所謂‘熱’與‘冷’,主要是從人才市場中供需雙方的比例得出的結論。”武大高教研究所所長胥青山認為,傳統熱門專業就業遇冷,是因供需比例失衡,但比例失衡并非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人數劇增所致,而是熱門專業結構需調整。
“撇開計算機不說,傳統熱門專業均為社科類專業。”胥青山直言,與理工科專業相比,社科類專業高校投入成本較低,普通高校、民辦高校以及二級學院都能很快上馬。因此,在熱門專業的開設中,相關部門應嚴格把關,對學生總數膨脹的所謂熱門專業,應進行學科和專業的調整。
省人才市場部副部長舒欣告訴記者,一個自稱計算機運用熟練的信息專業本科畢業生,在企業的現場上機操作測試中,連基本的Word、Excel都不會用。舒欣坦言,傳統熱門專業如今職場受冷,與高校的課程設置分不開。部分高校熱門專業課程設置老化,專業結構與用人單位需求相比相對滯后,學生運用能力不強,這些都有可能造成熱門專業遇冷。
可去西部和基層單位
蘭州交通大學的招聘負責人王老師表示,就業難只是相對于東部地區而言,中西部地區以及基層單位,傳統的熱門專業人才還十分缺乏,只是少有大學生愿意去。因此,畢業生應該及時改變就業觀念,到基層去為社會服務。
胥青山稱,熱門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觀念有待轉變,不能只圍繞“三大”來求職—大城市、大公司、大機關,而應著眼于長遠發展與考慮,到基層和西部去工作鍛煉。
【反思】
報志愿熱門只是參考
綿陽師范學院人事處楊老師稱,熱門專業就業難,主要是由于一些學生和家長盲目跟風,不了解行情造成的“假熱門”。
楊老師認為,高校應在每年招生時的專業設置上進行調整,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方向,每年適當減少一些社會需求較少的專業的招生人數。
武大的胥青山指出,反思環節中,最值得深省的是家長。家長在孩子填報志愿時,應注意當下的熱門只能作為參考,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人潛力才是填報志愿的最初出發點。只要畢業生綜合素質高,自身足夠優秀,哪怕是再熱的熱門,也絕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今天的冷門也許是明天的熱門。”武漢市人才市場部部長竇煒認為,專業的熱與冷受到市場杠桿調節,任何行業發展都有一個周期性。如以前人們觀念中學機械的就等于到工廠開機床,可現在隨著制造型企業的大力發展,機械類專業學生就業回暖,連機械專業的中專生都很吃香。記者楊萬國楊梅實習生陳新勇許程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