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新課改政治“大道理”不再枯燥
提到政治課,不少學生會想到滿篇的“大道理”,覺得枯燥。新課改后的政治課程卻改變了這種傳統想法。9月4日,沈陽二中政治教師秦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政治教材從內容上看,改變以往通篇的政治理論,新書更遵循生活邏輯,貼近學生們的日常生活。
圖文并茂調動閱讀興趣
記者翻開新政治課本,第一印象就是圖文并茂。秦煒老師告訴記者,新書除了增加相關圖解外,還增加了輔助文。而且,每個單元前增加了單元知識內容的平面流程圖,學生通過流程圖,整個單元講述的知識框架一目了然。
秦煒介紹,新書結構分單元、課題、框題、題目四個層次。新增加的輔助文里,主要包括專家點評、名詞點擊、相關鏈接等內容。其中,“專家點評”主要對疑難問題的解析和拓展性的說明;“名詞點擊”是對相關概念、術語的介紹和解釋;“相關鏈接”部分是對事例、資料、數據的引述。“這些內容豐富了教材,給教材增添可讀性!”秦煒老師這樣介紹。
探究性“綜合研究”成正課
舊教材第一堂課題為“商品、價值規律”,課程一開始便從概念入手。新教材第一課改成了“生活與消費”,開篇便從與學生們相關的生活經驗開始。
秦煒老師介紹,新教材在每個單元后還增加了一個探究性的“綜合研究”內容。這部分內容并不是課后習題,而是正課內容。比如:第一章講述“生活與消費”,“綜合研究”的課題即與單元內容相一致,為“正確對待金錢”,讓學生們通過收集古今中外、周圍人對金錢的看法后討論這些觀點的正確性,最后讓學生論證正確的金錢觀。
對此,秦煒老師認為新教材減少了理論性的內容,培養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學好政治先關注身邊事
怎樣才能把政治學好呢?秦老師認為學生要關心身邊發生的事件,爭取做到“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政治學好不成問題。
秦煒老師認為,學生學好政治需要從培養興趣開始,從熱愛生活開始。“多關心國家大事,開拓視野,主動用政治思維去分析問題。另外,就是課堂認真聽課,積極與老師討論問題。”(本報記者:丁寧 實習生:于小川)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