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形式應多樣化——高考改革的幾點建議
只有經歷過現行的高考及大學生活的人對高考的評價才是完整的。關于高考,筆者認為不能僅從高考本身說其利弊,必須從中學教育、大學教育、社會態度等多角度去探討這個問題。高考本身不為過,錯在人們對高考的態度。
高考形式應多樣化
高考考生都處在步入成人的年齡,每個人在這個時候將有一個人生規劃,但80%的這個年紀的人被高考這個統一的標準完成了人生規劃,是極不科學的。高考的確選拔了一大批有才的人,他們成為了祖國的棟梁;高考也成就了一批濫竽充數的人,他們使大學文憑不再值錢。在社會中我們強調行行出狀元,而在學生中最注重文化課分數,這本來就是一種矛盾。
大學教學制度亟須改進
四年足以改變一個人。許多人上了大學后開始迷茫。大學教育美其名曰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解決問題的方法多半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在美國的大學,按學位性質分為專業(專科)學位和學術(研究)學位兩種,專業學位學制較短。我們也可以讓希望學習專業的技術的人讀2—3年,畢業后就能就業;而讓希望從事研究工作的學生再讀1-2年,這樣能真正培養好工作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
大量的中專院校的存在是必要的
十年前,讀中專是很熱門的選擇。那時候中學里比較優秀的學生都去讀了中專,只有沒考上好中專的學生為了求有書讀而去讀高中。中專的好處是,學制不長,但學的是專業技術,讀完后就能就業,而大學,得先讀三年高中,之后能否考上大學又是道坎。但是隨著大量中專學校取締,以及流傳的大學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說法,讓家長們陷入了困惑。特別是在農村經濟條件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家長對這種長遠投資很沒信心,就不再去督促孩子學習,許多學生都早早退學了。
(作者系連云港市社會科學院研究人員)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