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招生錄取專家高度評價08高考方案
【金陵晚報報道】 新鮮“出爐”的2008年高考方案向社會公示后,記者采訪了南京大學原學工處處長、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副院長錢鐘教授。錢鐘長年負責高校招生錄取工作,他對新方案給予了肯定,“總的來說有進步、有積極意義,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新方案是第二次飛躍
新方案逐步改變了以往劃定一條線、單純按分數錄取的體制,代之以“統考成績+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的全新模式,這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高考制度變化的第二次飛躍,第一次飛躍是由工農兵學員推薦上大學到恢復高考制度。
學生負擔減輕
新方案的另一個積極意義是,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從以往的考5門、9門到只考3門,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要學的功課減少了,可以集中精力應考。而且,考試的次數分散了,大部分科目變成了學業水平測試,分數壓力變小了。
高校錄取自主權擴大
根據新的高考方案,高校錄取時除了按照考生志愿和統考成績,還要依據學業水平測試等級和綜合素質評價情況擇優錄取。“這是新方案的第三個積極意義”,錢鐘說,不單按投檔線錄取、還要看等級,這就意味著高校投檔時要超過1∶1.2的比例,高校選擇的空間更大了。此外,有的高校可能還會提出如面試等更多的要求,這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
新方案輕物理重外語
錢鐘認為,在進步的同時,新方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現在很多理科專業都對物理有很高的要求,但新方案將物理劃為學業水平測試科目,這使得一些學校對學生的物理基礎能力缺乏評價的標準,就算是最優的A等,全省也有20%的考生,按人數計算有近10萬人,拔尖的高校想選擇拔尖的人才就很難了。
但外語的地位卻依然很高,錢鐘認為,3門統考中有2門語言有點多了。對于一些與國際接軌、國際交往很多、使用雙語教學的高校來說,外語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但對于有的高校來說,外語水平的高低并不影響學生的發展。所以說,外語是不是一定要計分值得商榷,應該考慮讓不同層次的高校對外語提出不同的要求。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