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課堂:光明從黑暗中找到自己
2008-05-29 14:35:28
來源:育路高考頻道
趙晴最怕的就是數學,一上數學課,她就覺得特別煩,老師說的東西她根本無法聽懂,她覺得自己真不是學數學的料。所以每當一說考數學,她馬上就會情緒低落,常常是一進考場拿起數學卷,就覺得亂糟糟的一片…… 解讀:
每個人都有自己覺得可怕的事情,有人說“我的計算題怎么總也算不對,就害怕數學考試”,有人說“臺詞怎么背也記不住,就怕上臺表演”……記得小時候的我自己,有一次學校來了美國人參觀,有個美國人跑過來跟我握手并用英語問了我一個問題,我自己知道如何回答,可話到嘴邊,就是說不出來。因為這件事,我有好多年都不敢用英語和別人交談,就這樣失去了很多提高英語的機會。
仔細想一想,我們害怕的是些什么事呢?不外乎兩類:一類是你小時候所經受的某些刺激,比如有的人怕狗,因為小時候曾被狗咬過。另一類是你失敗過,或你自認為自己注定失敗的活動。比如,你認為過去計算題總出錯,這次考試也一定會出錯。其實,無論是哪種情形,你所害怕的事情正是你的弱點所在。你幼小,不能斗過一只小狗,所以,你恐懼;你學習能力不夠,所以計算題出錯,由此害怕計算。每個人都有一些弱點,這些弱點正是我們回避和恐懼的事情。
讀書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好像都有如趙晴那樣所恐懼的學科,我們之所以恐懼,是因為這些學科是我們的“弱項”,遇到考試,這一學科的成績往往就不太理想。所以,對這一學科,我們就會有“談虎色變”的感覺,并斷言,我們不是學這一學科的料。實際上,我們害怕學習某一學科,并不能說明我們缺少這一方面的能力,或許我們在這一方面很有才能,只不過由于一兩次的失敗,引起了我們的恐懼,在恐懼情緒的支配下,我們就會對這一學科形成逃避心理,從而令我們對自己的潛能視而不見,天長日久,我們就會在所害怕的事情上一事無成。
那么,恐懼究竟是如何使我們的潛能受到阻礙的呢?
第一,恐懼阻止我們嘗試。因為害怕,我們放棄了任何拼搏,潛能便無從發揮。比如:我的數學不好,就說自己不是學數學的料,于是放棄了對數學的學習,放棄了努力,這就是恐懼在作怪。
第二,恐懼令我們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如果你不能客觀地評價現實,你的害怕就正在影響你的潛能。比如,我們只是某一學科的某一方面較差一點,然而由于恐懼,我們卻傾向于在這一學科全面否定自己,認為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
第三,恐懼令我們回避現實。以為閉上眼睛困難就不存在了。實際上,潛能正是在克服困難中得以發揮和證明的。
恐懼阻礙了我們的潛能,所以,要想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就必須克服恐懼。某一學科之所以會引起我們的恐懼,成為我們的薄弱環節,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種:
(1)自我否定。如果失敗后,我們總體上對自己的評價是積極的,我們就不會害怕失敗;但如果失敗后總體上是否定自我的,認為自己沒能力控制自己的命運,那就會形成逃避。
(2)以偏概全。如果只在某一學科的某一方面較差,但卻在這一學科上全面否定自己,就會造成恐懼。如一女生在語文中的古文差一點,就認為自己不是學語文的料,由此對這一學科產生恐懼情緒,這是傾向于從整體上否定自己的認知。
(3)結論武斷,缺少證據。害怕某一學科的人,往往在失敗后沒有根據地認為自己不是學這門學科的料,所以想方設法地逃避這一學科。其實,正是這種主觀性害了你自己。你可以問一問你的同學,他們是如何看待你的某門弱項的?你會找到相反的證據。
你的害怕是一張網,禁錮著你的活力;你的害怕是一堵墻,構成你的自我限制。你所害怕做的事情肯定是你的潛能所在,也—定是你提高最快、進步最大的領域。如果你害怕英語,你就立刻去做英語題吧;如果你恐懼長跑,你立刻去跑上5圈。你會發現,你的恐懼會消失,你會釋放出你難以置信的光和熱。
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人的天賦各有不同,如果面對某個學科,我們即便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也還是存在著一些難以克服的問題,這個時候就不應該再因為自己學得不好而一味地感到恐懼,以致一條道走到黑。我們需要轉變思路,學著把它放下,去找尋新的出路,或者,正是因為你的“放下”,在這種嘗試中,你發現了自己從不敢奢望的生命潛能
(責任編輯:蘇婧)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分享“高考心理課堂:光明從黑暗中找到自己”到:
相關文章推薦